出自春秋時期之《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的意思是: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勇氣。作,振作。後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勁頭的時候一口氣幹完。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節選: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譯文: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計程車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耗盡了。他們計程車氣已經消失而我軍計程車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本文以曹劌為主、魯莊公為賓,透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採取的戰略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本文對戰爭原因和戰前雙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寫,對戰爭過程也只是用“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對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寫得很詳盡。本文透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於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
出自春秋時期之《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的意思是: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勇氣。作,振作。後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勁頭的時候一口氣幹完。一鼓作氣 yī gǔ zuò qì 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一口氣把工作做完。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後比喻做事時要趁著初起時的勇氣去做才容易成功。《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 《春秋內傳》《左氏》,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也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範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左傳.莊公十年(曹劌論戰)》節選: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譯文:打了勝仗後,魯莊公問他取勝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士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兵們計程車氣。第二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兵們計程車氣就耗盡了。他們計程車氣已經消失而我軍計程車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像齊國這樣的大國,他們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他們在那裡設有伏兵。後來我看到他們的車輪的痕跡混亂了,望見他們的旗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擊他們。”本文以曹劌為主、魯莊公為賓,透過他們有關齊、魯戰爭問題的對話,闡明弱國在對強國的戰爭中所採取的戰略原則,即政治上取信於民,軍事上後發制人等。本文對戰爭原因和戰前雙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寫,對戰爭過程也只是用“齊人三鼓”“齊師敗績”“遂逐齊師”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對曹劌與魯莊公的對話寫得很詳盡。本文透過寫曹劌對長勺之戰的論述以及弱魯戰勝強齊的史實,表現了曹劌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說明了只有取信於民和運用正確的戰略戰術,把握好作戰時機,才能取得戰爭勝利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