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udtyf23171

    丁固,秦朝末年薛縣人,西楚霸王項羽的武將,西漢大將季布的舅父。彭城之戰中,劉邦大敗而逃,丁公率兵追擊劉邦,將劉邦擒住,劉邦與丁公有交情,丁公遂將劉邦放走。西漢建立後,丁公晉見劉邦,劉邦將丁公帶往軍營,將他斬首示眾,對士兵說:“此人對項羽不忠,以至項羽有今日之敗!你們不要學他一樣!”。 項伯,名纏,字伯,出生於下相,是戰國末年的楚國貴族。項伯早年因殺了人而藏匿於下邳時曾受張良所庇護,到了陳勝、吳廣起義後,項梁、項羽等也在吳宣佈起義抗秦,許多項氏家族也加入,項伯為項羽的叔父,也在此時加入項梁、項羽的起義陣營,之後在陣營內升遷至左尹的官位。起義三年後秦朝正式滅亡,而項羽陣營的謀士:范增建議在楚軍紮營的新豐鴻門設宴招待劉邦,並計劃在宴中將其刺殺,此事在之後的歷史稱為鴻門宴,更具體的作法是在宴上請項羽的親戚:項莊出來表現舞劍為宴會助興,並伺機用劍刺死劉邦。不過劉邦赴宴後,劉邦身邊的謀士:張良已看出項羽陣營的不善居心,因此先引見項伯與劉邦會面,三人共商如何避刺並全身而退,如此項伯以自身為劉邦掩蔽掩護,逃過遭刺的命運,並安然離開項羽勢力範疇。在項羽自盡、漢王朝建立後,劉邦為感念項伯當年在鴻門宴時的解救之恩,賜予項伯劉姓,並冊封為射陽侯。及後再升遷為大謁者,曾平定英布之亂。孝惠三年去世,嗣子有罪,不得代,國除。 透過上面的史料,我個人覺得這跟幫派勢力沒有太大關係,因為那時候劉邦已經統一天下了,封了十一個異姓諸侯王,不在乎某個人的勢力反抗會造成怎樣的後果。最主要的是丁固救劉邦的時候,屬於隱私,以後讓人知道了會很難堪。而且丁固很可能當時沒有顧及到劉邦的顏面,所以殺了他,一方面洩憤,一方面儲存自己的顏面。還有就是丁固在暗地裡“賣主”,讓劉邦覺得他的人品不可靠。而項伯救劉邦不一樣,鴻門宴之事屬於地球人都知道的事,這時候你再殺了項伯,那天下人會怎麼看你劉邦啊,一定說你忘恩負義。倒不如做個順水人情,給你個一官半職的,倒顯得我仁義。本來劉邦是許以項伯結為兒女親家的,但後來未見劉邦的哪位兒女與其子輩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傳 · 僖公二十三年》記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劉邦賜項伯姓劉,不知是賞以同姓之尊,還是要藉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約,因為當年霸上結親本來就是劉邦臨時求助的手段。項伯在孝惠三年去世,其嗣子項睢因罪未承爵。劉邦說過: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意思很明顯,跟我劉邦玩陰的,你們還嫩了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龍八部峨眉該打什麼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