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寧有廓裡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和阿列克賽·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1910) 俄國最偉大的文學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以及自傳體小說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還有《一個地主的早晨》《哥薩克》《塞瓦斯托波爾故事集》等。他也創作了大量童話。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創作,登上了當時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高峰。他還以自己有力的筆觸和卓越的藝術技巧辛勤創作了“世界文學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寧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重要作品總結:《童年時代》、《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一個地主的早晨》  《琉森》  《三死》  《家庭幸福》  《哥薩克》  《戰爭與和平》  《安娜·卡列尼娜》  《黑暗的勢力》  《教育的果實》  《魔鬼》  《克萊採奏鳴曲》  《哈澤·穆拉特》  《舞會之後》  《復活》  《窮人》阿列克賽·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阿列克賽·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 Алексе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A·H·托爾斯泰(1882—1945), 蘇聯著名作家。1882年12月29日生於薩馬拉一貴族家庭。1901年入彼得堡工學院,後中途離校,在象徵主義影響下開始文學創作。第一本詩集《抒情詩》(1907),作者自認是“頹廢派”的作品。第二本詩集《藍色河流後面》(1911)和童話集《喜鵲的故事》(1910),表明作者努力擺脫象徵主義的影響,繼承了俄羅斯民間文學和現實主義的傳統。短篇小說集《伏爾加河左岸》(1910)、長篇小說《怪人》(1911)和《跛老爺》(1912),都描寫俄羅斯貴族地主的經濟破產和精神墮落。由於作者尚未完全擺脫象徵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品寫得並不成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以戰地記者身份上前線,到過英國和法國(1916),寫了一些有關戰爭的隨筆、特寫以及小說和戲劇,如特寫《途中寄語》(1915),短篇小說《美麗的夫人》(1916),和劇本《燕子》(1916)、《魔鬼》(1916)、《苦命的花》(1917)等。這些作品表明他的思想感情開始接近人民。  1918年,阿·托爾斯泰出國,僑居巴黎和柏林,寫了自傳體小說《尼基塔的童年》(1920—1922),並開始寫《苦難歷程》第一部《兩妹妹》。1922年他與白俄決裂,次年返回莫斯科。此後,他先後完成了《糧食》(1937)、《伊凡雷帝》(1942—1943)、《苦難的歷程》的後兩部《一九一八年》(1928)和《陰暗的早晨》(1941)、長篇小說《彼得大帝》(1929—1945,未完成)。在衛國戰爭期間,他還寫有政論集《祖國》(1941)、歷史劇《伊凡雷帝》(1942—1943)、短篇小說集《伊凡·蘇達廖夫的故事》(1942—1944)等作品。《苦難歷程》是阿·托爾斯泰的代表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SPF與RIP協議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