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使用的器物, 很多都是由宮內製作的 , 稱為御製品。生產和管理御製品的地方叫“內務府造辦處”。 而造辦處管理的一些製作工廠叫“作”或者是“處”,比如:琺琅作、造鐘處、鑄爐處等等。
而唯獨只有一處叫做“廠”,這就是玻璃廠。清朝御製的玻璃廠是在康熙年間開設的,但起初並不能生產平板玻璃,而是用來生產器皿、工藝品。
對於紫禁城來講,採光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宮殿地位高低的標誌之一。而透明的玻璃可以大大改善紫禁城的採光。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記載,清雍正元年十月初一日“木作”條目下出現了養心殿後寢宮安裝窗玻璃的記載:
因此雍正元年六月,郎中保德接到諭旨在養心殿後寢宮西次間後窗下中心位置開設一扇活窗,窗外做三面窗罩,安裝玻璃。這是有記載的紫荊城的門窗第一次裝玻璃。
此後還在圓明園中安裝了玻璃,當時還身為皇子的乾隆還賦詩一首《玻璃窗》: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康熙年間就有了御製的玻璃廠,但生產玻璃的技術是從西洋進口的,而且只能生產生活器皿、工藝品,建築用的平板玻璃的生產技術屬於國外保護的專利,因此紫禁城等地用的玻璃還是進口的。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每一平方米的價格是紋銀十五兩三錢九分,按照紫禁城的窗戶規格,一扇窗戶差不多等於一間房子的價格。因此,也只有皇家能用得起。
清代皇帝使用的器物, 很多都是由宮內製作的 , 稱為御製品。生產和管理御製品的地方叫“內務府造辦處”。 而造辦處管理的一些製作工廠叫“作”或者是“處”,比如:琺琅作、造鐘處、鑄爐處等等。
而唯獨只有一處叫做“廠”,這就是玻璃廠。清朝御製的玻璃廠是在康熙年間開設的,但起初並不能生產平板玻璃,而是用來生產器皿、工藝品。
對於紫禁城來講,採光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宮殿地位高低的標誌之一。而透明的玻璃可以大大改善紫禁城的採光。據《清宮內務府造辦處檔案總彙》記載,清雍正元年十月初一日“木作”條目下出現了養心殿後寢宮安裝窗玻璃的記載:
郎中保德奉旨:養心殿後寢宮西次間,後窗下一扇中心開一活窗,寬一尺五寸九分、高一尺五寸七分,釘合扇鉤搭。窗外做三面窗罩一個,寬一尺三寸九分、高二尺五寸二分、入深六寸,兩頭小,面安玻璃,頂、後面或安板子,或做窗戶穿堂。北邊東西窗玻璃二塊,高一尺八寸五分,寬一尺四寸七分亦可、寬九寸七分亦可。欽此。因此雍正元年六月,郎中保德接到諭旨在養心殿後寢宮西次間後窗下中心位置開設一扇活窗,窗外做三面窗罩,安裝玻璃。這是有記載的紫荊城的門窗第一次裝玻璃。
此後還在圓明園中安裝了玻璃,當時還身為皇子的乾隆還賦詩一首《玻璃窗》:
西洋奇貨無不有,玻璃皎潔修且厚。小院軒窗面面開,細細風欞突紗牖。內外洞達稱我心,虛明映物隨所受。風霾日射渾不覺,几筵朗徹無塵垢。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在康熙年間就有了御製的玻璃廠,但生產玻璃的技術是從西洋進口的,而且只能生產生活器皿、工藝品,建築用的平板玻璃的生產技術屬於國外保護的專利,因此紫禁城等地用的玻璃還是進口的。因此價格非常昂貴,每一平方米的價格是紋銀十五兩三錢九分,按照紫禁城的窗戶規格,一扇窗戶差不多等於一間房子的價格。因此,也只有皇家能用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