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梅里一了
-
2 # 千百萬年
河伯是個神,而且還是個名符其實的天神。楚辭的代表人物就一個屈原,他的真名為羋原,什麼時候改為屈原的,沒打聽過,但從他的“九歌”,“天問”中看出,羋原變為屈原是有原因的。河伯是傳說中的人物,即然是個人物了,就一定有故事可言。將羋原認同為河伯,天下人是不會相信的,因天下人不是天上人,怎會相信呢?這麼簡單的一個道理人若看不懂,不是屈原的羋原也會成為名符其實的屈原的。拿羋原來說事,是離不開一個王的,這個王不聽羋原的勸,非得往圈套裡鑽,即使有十個羋原又能怎樣,古人不是說當局著迷,旁觀者清來著嗎,從這個角度來看別說是楚王,就羋原本人來說也是一個迷人,不迷就不會寫出那麼動人心扉的楚辭來。
謝邀,當三峽大壩剛建成蓄水,老姊歸城折除時,我專程到江邊的屈原祠祭拜過這位詩人,幾年前自駕去汩羅,也拜祭過當地的屈原祠。在那時就曾對舊時屈原作品的解讀產生過疑問,生在長江邊的屈原,決心赴死前,不祭拜長江之神,卻暢想與黃河之神並駕遨遊(九歌中的河伯,為黃河之神),有學者認為九歌是屈原早期主持祭祀時的作品,然而不服周的楚國,只祭祀江淮漢本土之神,根本沒有祭祀黃河的規矩,所以這種說法並不成立。後來結合戰國與楚漢相爭的歷史,個人認為屈原之所以沉江,並不是因為故國為秦所破,而是攜楚一統天下的政治理想湮滅。在戰國七雄中,楚最大,秦最強,齊最富。惟秦有天下之志,各國諸侯惟求自保,而屈原是有天下之志的楚人(從《天問》宏闊的眼界,可以看出),所以他力舉變法圖強,聯齊抗秦。(《九歌》所歌詠東南之神,東皇,湘君代表著齊楚聯合的理想),而河伯是沿黃河溯流而上,直至崑崙的一統天下的藍圖。可惜在楚王好細腰的宮廷之內,屈原是睜眼看天下的第一人,受盡讒言,屢被放逐,看到秦齊聯手將龐大的楚國逐漸蠶食後,作為楚武王之後的屈原,徹底絕望,投江自盡。到了後來,楚人項羽滅秦之後,仍無天下之志,只怕錦衣夜行,可見政治短視在楚國的貴族中多麼的根深柢固。天予不取,必受其殃,不是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