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10995342817
-
2 # 使用者981187254678
《隴西行》是唐代詩人王維借樂府舊題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此詩表現了匈奴入侵、邊防告急的情景。作者沒有正面描寫戰爭,而是擷取軍使送書這一片斷,透過描繪出一幅迷茫、壯闊的關山飛雪遠戍圖,側面渲染邊關的緊急狀況與緊張氣氛,展現出詩篇“意餘象外”的深邃與凝重。全詩節奏短促,一氣呵成,構思精巧,意蘊豐富。
隴西行王維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十里一走馬,五里一揚鞭走一下馬就過了十里,揚一下鞭就過了五里。形容馬速極快。用了誇張手法。整首六句就用了兩句寫馬快,屬於故意詳寫了。要注意這個節奏安排。否則直接“十里一走馬,都護軍書至;氣喘呼告急,匈奴圍酒泉”之類的,也是說了一樣的事,但是節奏就顯得平淡無奇了,和本詩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都護軍書至,匈奴圍酒泉原來上一句馬快是因為酒泉被圍,特發軍書來告急。語言節奏依然值得注意,“軍書至”之後直接把軍書的內容亮出來,並沒有用“言”字之類的詞語來過渡(否則,舉個例子,都護軍書至,言賊圍酒泉,這樣比較符合普通人的表述習慣)。這樣的節奏是比較利落的。注意這兩句和前兩句的順序。先寫場景,馬飛快,再去解釋,原來是正在送軍書。這個順序,在王維另一首詩裡也有:“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唐詩別裁傳》說這兩句順序“若倒轉便是凡筆”。關山正飛雪,烽火斷無煙理解這兩句需要個背景,古代一旦有戰事發生,會用烽火來傳遞軍情。所以這裡就有個問題,為什麼軍書到了卻還沒有看到烽火呢?按理來說,烽火傳遞應該比馬快很多才對啊。哦原來是因為關山正在下雪影響到了烽火傳遞。具體是怎麼影響的,可以有兩個猜測,一個是雪太大烽火點不起來,一個是雪太大導致別人看不見。具體是哪個並不重要,因為這裡的重點是,戰地雪大。可以想象,酒泉被圍,又偏逢大雪,情況一定很緊急。這裡也可以有另外一個解釋,是說接到軍書後再往酒泉望去,然而還是沒有看到烽火,是因為下雪了。具體是哪個解釋比較對,其實影響也不大。仍然來看節奏。前面四句聯合造成一種軍情緊急的意境,然而到這裡沒有繼續往下渲染,也沒有寫支援方案,而是轉而來一閒筆,寫無烽火,節奏上屬於突然慢下來。但是慢得恰到好處,絲毫沒有突兀,不連貫之感。屬於比較高階的。在我近來讀的詩裡,李白《關山月》給我類似的體驗,整篇時空氣象都寫得很大,突然收尾“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閒”來一個小小的特寫,也是節奏的變化。總結整首詩是寫一個小片段,小場景。然而依然有節奏的變化。同時畫面也很生動。本詩成功渲染了緊張的氣氛。但同時我又覺得,情緒上卻並不緊張。不知是為何。但同時,對於上海辭書出版社《王維詩鑑賞辭典》上說“詩中表現的情緒是熱烈的,鎮定和充滿自信的”,我也沒有太體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