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指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日釋尊成道日 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
【臘八粥】
中國在南北朝定夏曆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見《荊楚歲時記》。中國佛教徒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印度人善於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佛本行集經》介紹說:釋迦出家前,經過六年苦行,毫無收穫,於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獻的乳糜,恢復了體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脫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視,所謂“粥名良藥,佛所稱揚,義冠三種,功標十利”。(五代·齊己《粥疏》)文獻記載的臘八粥最早見於宋人筆記。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夢梁錄》、《武林記事》中亦有類似記載。臘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雜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補,民間喜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錄有具體的配置方法,可以參閱。還有一種說法,臘八粥是從“打齋飯”發展而來的。古代寺僧用籮筐沿門索食,挑回寺內。食之有餘,則將飯菜曬乾收藏。到臘八節早上,用以製成粥,回報信施者,併為之祝福。故而,民間有“千日打齋飯,一日臘八粥”之說。 【臘八粥】 (雜名)宋時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見天中記。又清嘉錄卷十二曰:“案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魏臺訪議漢以戌臘,魏以醜臘,以臘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諸國志雲: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故八日為臘八。吳自牧書夢粱錄雲: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又夢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僧寺送七寶五味粥於門徒鬥飲,謂之臘八粥,一名佛粥。陸放翁詩: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周密武林舊事雲:寺院及人家,皆有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為之。又孫國敉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又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臘八粥一名七寶粥,本僧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詩云:雙弓學得僧廚法,瓦缽分盛和蔗胎。莫笑今年榛粟少,記曾畫粥斷齏來。而九縣誌亦皆雲:十二月八日以菜果入米煮粥名曰臘八粥。”李福臘八粥詩曰:“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時開元瑞光兩寺官設粥廠救濟貧民)集。男女叫號喧,老少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言我無得。此景親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極。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志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跂望蒸民粒。”//
臘八:指農曆十二月(臘月)初八日釋尊成道日 在臘八這一天,用米、豆等穀物和棗、粟、蓮子等乾果煮成的粥。傳說釋迦牟尼在這一天成道,因此寺院每逢這一天煮粥供佛。
【臘八粥】
中國在南北朝定夏曆十二月八日為臘日,見《荊楚歲時記》。中國佛教徒認為,佛祖釋迦牟尼是在十二月八日成道的,謂之“臘八節”。印度人善於煮粥,尤以乳糜為上。關於臘八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成道前夕。《佛本行集經》介紹說:釋迦出家前,經過六年苦行,毫無收穫,於是放棄苦行,接受了牧牛女奉獻的乳糜,恢復了體力,走向以智慧求解脫的正道。粥因而受到僧家的重視,所謂“粥名良藥,佛所稱揚,義冠三種,功標十利”。(五代·齊己《粥疏》)文獻記載的臘八粥最早見於宋人筆記。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記載:“初八日……諸大寺作浴佛會,並送七寶五味粥與門徒,謂之臘八粥。”《夢梁錄》、《武林記事》中亦有類似記載。臘八粥亦名佛粥,用精美果蔬雜料煮成,可口而又滋補,民間喜食。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錄有具體的配置方法,可以參閱。還有一種說法,臘八粥是從“打齋飯”發展而來的。古代寺僧用籮筐沿門索食,挑回寺內。食之有餘,則將飯菜曬乾收藏。到臘八節早上,用以製成粥,回報信施者,併為之祝福。故而,民間有“千日打齋飯,一日臘八粥”之說。 【臘八粥】 (雜名)宋時東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諸大寺,送七寶五味粥。謂之臘八粥。見天中記。又清嘉錄卷十二曰:“案荊楚歲時記,十二月初八日為臘日。魏臺訪議漢以戌臘,魏以醜臘,以臘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諸國志雲:天竺國十二月十六日為臘,而唐書歷志以十二月為臘月,故八日為臘八。吳自牧書夢粱錄雲:十二月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等寺,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又夢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二月初八日諸僧寺送七寶五味粥於門徒鬥飲,謂之臘八粥,一名佛粥。陸放翁詩: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周密武林舊事雲:寺院及人家,皆有臘八粥,用胡桃松子乳蕈柿粟為之。又孫國敉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民間作臘八粥,以米果雜成,多者為勝。又吳曼雲江鄉節物詞小序雲:杭俗臘八粥一名七寶粥,本僧齋供,今則居室者亦為之矣。詩云:雙弓學得僧廚法,瓦缽分盛和蔗胎。莫笑今年榛粟少,記曾畫粥斷齏來。而九縣誌亦皆雲:十二月八日以菜果入米煮粥名曰臘八粥。”李福臘八粥詩曰:“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尼多好事,踵事增華飾。此風未汰除,歉歲尚沿襲。今晨或饋遺,啜之不能食。吾家住城南,饑民兩寺(時開元瑞光兩寺官設粥廠救濟貧民)集。男女叫號喧,老少吞聲泣。問爾泣何為?答言我無得。此景親見之,令我心悽惻。荒政十有二,蠲賑最下策。慳囊未易破,胥吏弊何極。所以經費艱,安能按戶給。吾佛好施捨,君子貴周急。願言借粟多,蒼生免菜色。此志虛莫償,嗟嘆復何益。安得布地金,憑仗大慈力。眷焉對是粥,跂望蒸民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