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技術,不是科學,雖然運用了一些科學原理在其中。科學與技術還是有區別的,即使當今生物技術和電腦技術,科學理論與技術應用已經很難分開了,但絕大部分實用技術應用行業,還是有明顯差別的。
“貓看影片中的魚”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這裡涉及的難點在於莊子提出的那個悖論“子非魚安之魚之樂”。也就是說,不是魚能否知道魚的感覺,或者更明確些,人類的感知方式是不是可以感知到真實的世界,眼見是否為實?
我最愛舉的例子就是黑暗的山洞裡,人和蝙蝠誰建立的世界觀更真實?
人和蝙蝠都會建立一個世界圖景,不過因為使用的邏輯工具不同,畫面也不同。今天人類透過科學研究,知道蝙蝠是用發出超聲波與接受回波方式建立自己的世界圖景,人類是用視覺神經接收眼底成像的方式在大腦中重構影像建立世界圖景。人類雖然理解了蝙蝠建立世界觀的方式,但是,一旦人類要重現蝙蝠的方式之時,仍然要還原成人類的邏輯方式。比如雷達發出超聲波,遇到敵機反射回波,仍然要整理成視覺影象才能被人類接收到並進行相應處理,仍然不能象蝙蝠一樣直接處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人類接收資訊的唯一方式而已,人類大腦不能直接處理回波。
現在就好理解本問題了。
貓已經有了視覺神經,所以肯定可以看到影片中的畫面,這就像電影發明之初觀眾看到火車開來、園丁澆水、工人下班會大吃一驚一樣,因為人類是用視覺接收資訊的,看到影片中的畫面,立刻就認為這是真實的。可接下來,電影技術完全是人類邏輯格式製造出來的,人類可以完全理解每一步的過程,並最終理解影片畫面只是“畫面”不是真實的圖景。
人的思維方式不是貓的,要比貓複雜的多得多,貓絕對不能不能理解影片中魚的畫面與真實的魚之間有什麼差距。我相信,貓看到影片中魚的畫面之初一定會認定那是魚,但經驗的結果是,這條魚吃不到。這就好像,電影最初的觀眾看到影片中的火車開來會嚇一跳,看一會兒之後就能安定下來一樣。當時的普通觀眾恐怕也不知道火車是怎麼跑到銀幕上去的,但經驗告訴他那不是真實的火車,只是畫面而已。
貓很可能相信那是魚,只是吃不到而已。
電影是技術,不是科學,雖然運用了一些科學原理在其中。科學與技術還是有區別的,即使當今生物技術和電腦技術,科學理論與技術應用已經很難分開了,但絕大部分實用技術應用行業,還是有明顯差別的。
“貓看影片中的魚”的問題就比較複雜了。這裡涉及的難點在於莊子提出的那個悖論“子非魚安之魚之樂”。也就是說,不是魚能否知道魚的感覺,或者更明確些,人類的感知方式是不是可以感知到真實的世界,眼見是否為實?
我最愛舉的例子就是黑暗的山洞裡,人和蝙蝠誰建立的世界觀更真實?
人和蝙蝠都會建立一個世界圖景,不過因為使用的邏輯工具不同,畫面也不同。今天人類透過科學研究,知道蝙蝠是用發出超聲波與接受回波方式建立自己的世界圖景,人類是用視覺神經接收眼底成像的方式在大腦中重構影像建立世界圖景。人類雖然理解了蝙蝠建立世界觀的方式,但是,一旦人類要重現蝙蝠的方式之時,仍然要還原成人類的邏輯方式。比如雷達發出超聲波,遇到敵機反射回波,仍然要整理成視覺影象才能被人類接收到並進行相應處理,仍然不能象蝙蝠一樣直接處理。為什麼呢?因為這是人類接收資訊的唯一方式而已,人類大腦不能直接處理回波。
現在就好理解本問題了。
貓已經有了視覺神經,所以肯定可以看到影片中的畫面,這就像電影發明之初觀眾看到火車開來、園丁澆水、工人下班會大吃一驚一樣,因為人類是用視覺接收資訊的,看到影片中的畫面,立刻就認為這是真實的。可接下來,電影技術完全是人類邏輯格式製造出來的,人類可以完全理解每一步的過程,並最終理解影片畫面只是“畫面”不是真實的圖景。
人的思維方式不是貓的,要比貓複雜的多得多,貓絕對不能不能理解影片中魚的畫面與真實的魚之間有什麼差距。我相信,貓看到影片中魚的畫面之初一定會認定那是魚,但經驗的結果是,這條魚吃不到。這就好像,電影最初的觀眾看到影片中的火車開來會嚇一跳,看一會兒之後就能安定下來一樣。當時的普通觀眾恐怕也不知道火車是怎麼跑到銀幕上去的,但經驗告訴他那不是真實的火車,只是畫面而已。
貓很可能相信那是魚,只是吃不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