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已經過期了

      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 Stephen Bishop—Kovacenich 1940—

      美籍南斯拉夫鋼琴家,出生於洛杉磯,1951年在舊金山首次公開演奏,1959年移居倫敦,師從赫斯,1961年在倫敦舉行獨奏會而成名。畢肖普一科瓦塞維奇以敏銳的觸鍵和所表達的近乎透明而又富於詩意的音色而著稱,他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協奏曲、《狄亞貝利變奏曲》都是極獲好評的作品,主要特色是充分展示了貝多芬細膩和充滿詩意的一面,力量與宏大性上略顯欠缺。他演奏的巴托克和斯特拉文斯基鋼琴作品,獲愛迪生獎,其巴托克的表現明顯比科奇什的表現更多豐富的表情。其實就其氣質與演奏風格,他最出色的演奏還是貝多芬的兩張鋼琴小品,以及格里格、舒曼的鋼琴協奏曲。

      博列特 Jorge Bolet 1914—

      美籍古巴鋼琴家,12歲獲美國科蒂斯音樂學院獎學金到該院留學,在薩佩頓(Saperton)班學鋼琴,1932—1933年師從戈多夫斯基,1935年拜羅森塔爾為師,接著又從魯道夫·塞爾金深造。 1937年在費城舉行獨奏會而嶄露頭角,1938年獲霍夫曼鋼琴比賽獎,二戰中參軍,戰後繼續演奏生涯。博列特被稱為浪漫樂派鋼琴演奏家的最後代表,他的演奏是抒情與狂想的很好結合,所以被稱為“李斯特的代表”。博列特在Decca錄製了8張李斯特作品選集,是其代表性唱片,他演奏戈多夫斯基改編的肖邦練習曲,也是極為精彩的錄音。

      克萊本 Van Cliburn 1934—

      美國鋼琴家,17歲進紐約朱利亞德音樂學院,師從列文涅,1947—1954年,7次獲美國各種比賽獎,1958年因參加莫斯科柴科夫斯基國際比賽獲一等獎而成名。克萊本在冷戰期間,是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後,第一個在蘇聯獲得成就的美華人,因而成為美國的寵兒,回國時像英雄凱旋受到夾道歡迎。克萊本的演奏,以亮麗的音色著稱,尤其是高音部充滿光輝,有“克萊本色彩”之稱。遺憾的是克萊本僅在60年代紅極一時,70年代就不再有出色的表現。他在演繹類似柴科夫斯基、拉赫瑪尼諾夫、普羅科菲耶夫的協奏曲上,顯示出更寬闊的幅度和色彩變化。當然,最具轟動效應的是其1958年回國後錄製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這張唱片上市10天便熱銷100萬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VOC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