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養生家和醫家都非常重視對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的調攝,以此作為健身益壽或治療疾病、促進藥效的手段。
《黃帝內經》總結出“恬淡虛無”的調攝法,指出人們若能保持愉悅安靜,虛懷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確處理,“自解”,“自語”,“自悟”,才能頤養真氣,卻病增壽。
古代養生家把情緒調節作為治病的良藥。醫家更重視調節情志,明代醫學家汪綺石認為將七情調攝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是預防和治療虛勞大病的根本之點。清代醫學家程履新則指出:“大凡病原七情而起,仍須以七情勝服化制以調之,時者不悟,徒恃醫藥,則輕者增重,重者危矣!”祖國醫學和心理治療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概括有以下幾類:
說理開導式心理治療:這種心理治療起源於《黃帝內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告之以其敗”即指出疾病和危害,引起病人對疾病的重視。第二是“語之以其善”,即指出只要與醫務人員合作,及時治療,措施得當是可以恢復健康的,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第三“導之以其所便”,即告訴病人如何調養,指出治療的具體措施。第四“開之以其所苦”,即解病人的消極的心理狀態。
以情勝情式心理治療:此法起源於《黃帝內經》所說的“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實踐證明情志致病,按照這種心理治療方法治療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驚式心理治療法:這是一種利用精神刺激治療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失調方法。《靈樞》有載“噦,大驚之,亦可已。”
例如醫生對處在催眠狀態的焦慮患者說:“經過這種治療後你的心情很快就能變得平靜,不再有不安和焦慮,頭痛很快就能減輕或消失,睡眠會一天一天地好轉,會睡得很熟很深”。
古今養生家和醫家都非常重視對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的調攝,以此作為健身益壽或治療疾病、促進藥效的手段。
《黃帝內經》總結出“恬淡虛無”的調攝法,指出人們若能保持愉悅安靜,虛懷若谷的精神面貌,遇到意外事件能正確處理,“自解”,“自語”,“自悟”,才能頤養真氣,卻病增壽。
古代養生家把情緒調節作為治病的良藥。醫家更重視調節情志,明代醫學家汪綺石認為將七情調攝與藥物治療相結合是預防和治療虛勞大病的根本之點。清代醫學家程履新則指出:“大凡病原七情而起,仍須以七情勝服化制以調之,時者不悟,徒恃醫藥,則輕者增重,重者危矣!”祖國醫學和心理治療有多種多樣的形式,概括有以下幾類:
說理開導式心理治療:這種心理治療起源於《黃帝內經》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告之以其敗”即指出疾病和危害,引起病人對疾病的重視。第二是“語之以其善”,即指出只要與醫務人員合作,及時治療,措施得當是可以恢復健康的,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第三“導之以其所便”,即告訴病人如何調養,指出治療的具體措施。第四“開之以其所苦”,即解病人的消極的心理狀態。
以情勝情式心理治療:此法起源於《黃帝內經》所說的“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憂傷肺,喜勝憂”、“恐傷腎,思勝恐”。實踐證明情志致病,按照這種心理治療方法治療是有一定的效果的。
驚式心理治療法:這是一種利用精神刺激治療人體生理機能活動的失調方法。《靈樞》有載“噦,大驚之,亦可已。”
例如醫生對處在催眠狀態的焦慮患者說:“經過這種治療後你的心情很快就能變得平靜,不再有不安和焦慮,頭痛很快就能減輕或消失,睡眠會一天一天地好轉,會睡得很熟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