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二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係。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主要從以下方面:
1、立足實體經濟開展金融創新。銀行應主動圍繞當前中 央、省委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自身在各經濟領域的發展戰略, 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對於符合國家經濟政策導向的 領域(如:農村金融、小企業信貸、科技自主創新等),應圍繞客 戶所處的行業特點、市場特點,確定合理的服務價格和可行的產 品要素和准入要求,立足於客戶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加大金融 創新力度,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同時對於屬於國家產業政策著力壓縮和淘汰的“兩高一剩”產業等領域,應根據風險狀態做出審慎調整和戰略性退出,減少風險暴露。
2、建立創新內生力機制。我省金融機構應健全內部創新機 制和管理理念,將產品創新的系統性、技術性及合規性相結合, 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引進培養創新型人才,透過適當激勵讓員工 主動參與到產品創新中來,將創新融入企業文化中;另一方面基 於目前產品創新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總部,要積極爭取上級機構 的支援,給與一定創新許可權,開發出適應當地經濟特點、市場環 境、客戶需求的創新型產品;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監測與後評價機 制,在新產品與服務推出後,根據客戶需求變化與市場檢驗情況 不斷最佳化產品。
3、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突破以不動產為抵押物的限制, 積極探索開展動產質押和無形資產抵質押貸款業務。要最佳化供給 結構,優先滿足符合市場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資信狀況良 好企業的金融需求,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風險可控的前提 下,進一步簡化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對優質、誠信企業積極推廣 迴圈續貸模式。銀行業協會要加強自律性監管,引導銀行規範經 營行為,樹立擔當意識。
4、不斷最佳化信貸結構。銀行業要抓住經濟結構逐步調整的 契機,加強信貸結構的最佳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入,減少“脫 實向虛”的情況;以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斷加大對製造 業的信貸投放總量。要理性對待限制性行業中的企業,客觀評價 個體的生產經營情況,不“惜貸”、不“恐貸”,對於發展較 好、或者暫時遇到困難但前景看好的企業,要積極予以扶持。解 決不合理收費和附加貸款條件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放寬和簡化企 業的貸款條件和審批程式,緩解企業貸款成本過高的狀況。另 外,加強貸後檢查、跟蹤貸款走向,確保貸款注入到實體經濟運 行中,切實發揮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5、保持信貸規模合理增長。商業銀行要完善相應的考核和 激勵機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健全開發性、政策性、商 業性、合理性金融相互協作配合的信貸投入機制,透過貸款重 組、信貸資產證券化方式盤活信貸資源,擴大信貸投放空間。推 進銀企對接常態化,著力保障重點領域、重點專案、重點企業的 信貸要求,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政策導向作用,推動提高“三農”、小微企業、扶貧等薄弱環節金融服務水平。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金融是現代經濟發展的核心,二者之間具有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係。金融支援實體經濟,主要從以下方面:
1、立足實體經濟開展金融創新。銀行應主動圍繞當前中 央、省委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自身在各經濟領域的發展戰略, 助推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商業銀行對於符合國家經濟政策導向的 領域(如:農村金融、小企業信貸、科技自主創新等),應圍繞客 戶所處的行業特點、市場特點,確定合理的服務價格和可行的產 品要素和准入要求,立足於客戶需求創新產品與服務,加大金融 創新力度,提升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同時對於屬於國家產業政策著力壓縮和淘汰的“兩高一剩”產業等領域,應根據風險狀態做出審慎調整和戰略性退出,減少風險暴露。
2、建立創新內生力機制。我省金融機構應健全內部創新機 制和管理理念,將產品創新的系統性、技術性及合規性相結合, 一方面要鼓勵創新,引進培養創新型人才,透過適當激勵讓員工 主動參與到產品創新中來,將創新融入企業文化中;另一方面基 於目前產品創新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總部,要積極爭取上級機構 的支援,給與一定創新許可權,開發出適應當地經濟特點、市場環 境、客戶需求的創新型產品;同時要建立科學的監測與後評價機 制,在新產品與服務推出後,根據客戶需求變化與市場檢驗情況 不斷最佳化產品。
3、推進金融供給側改革。突破以不動產為抵押物的限制, 積極探索開展動產質押和無形資產抵質押貸款業務。要最佳化供給 結構,優先滿足符合市場和國家產業結構調整要求,資信狀況良 好企業的金融需求,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在風險可控的前提 下,進一步簡化銀行信貸業務流程,對優質、誠信企業積極推廣 迴圈續貸模式。銀行業協會要加強自律性監管,引導銀行規範經 營行為,樹立擔當意識。
4、不斷最佳化信貸結構。銀行業要抓住經濟結構逐步調整的 契機,加強信貸結構的最佳化。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投入,減少“脫 實向虛”的情況;以變化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不斷加大對製造 業的信貸投放總量。要理性對待限制性行業中的企業,客觀評價 個體的生產經營情況,不“惜貸”、不“恐貸”,對於發展較 好、或者暫時遇到困難但前景看好的企業,要積極予以扶持。解 決不合理收費和附加貸款條件等問題,一定程度上放寬和簡化企 業的貸款條件和審批程式,緩解企業貸款成本過高的狀況。另 外,加強貸後檢查、跟蹤貸款走向,確保貸款注入到實體經濟運 行中,切實發揮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的作用。
5、保持信貸規模合理增長。商業銀行要完善相應的考核和 激勵機制,加大信貸投放力度,進一步健全開發性、政策性、商 業性、合理性金融相互協作配合的信貸投入機制,透過貸款重 組、信貸資產證券化方式盤活信貸資源,擴大信貸投放空間。推 進銀企對接常態化,著力保障重點領域、重點專案、重點企業的 信貸要求,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的政策導向作用,推動提高“三農”、小微企業、扶貧等薄弱環節金融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