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1969年,正是備戰備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十三生產隊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揮舞著钁頭的村民,挖到了堅硬的石頭,村民將浮土層刨開後,發現是一塊磚頭。隨即發現了磚頭砌的牆體。於是村民們將磚拆開,發現是一個墓室。大隊的幹部知道了這個訊息後。他們帶著馬燈、武器由地道進入墓室,進行檢視。這時發現,這是一個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著銅馬銅車,這些銅車馬並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種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隊部。當時,發現墓內有銅車馬和其它文物就讓生產隊會計負責,用麻袋將這批文物搬運到生產隊的庫房保管,隊幹部們還列出了一個入庫文物清單。雷臺漢墓出土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和一件罕見的銅奔馬,在甘肅省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實屬少見,說明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後來,武威的文物工作者黨壽山先生親自用架子車,將文物搬運到武威文廟大殿保管起來。到11月和12月間,雷臺漢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後兩次被調到了省上。不過此時人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銅奔馬的價值。真正認識銅奔馬價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銅奔馬的伯樂。當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銅奔馬時,就對銅奔馬的造型讚歎不已,認為它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無疑是一件稀世珍寶。據親歷者說,當時,讓郭老大加讚賞的兩件國寶是唐代金銀棺和東漢銅奔馬,並且說“這兩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轟動。你們好好宣傳,我回去也給你們宣傳宣傳。”後來,銅奔馬在北京的展覽上才一鳴驚人。擴充套件資料東漢銅奔馬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東漢銅奔馬的造型方式,實際上沿用了通行於當時的奔馬的形象,並且創造性地加上了飛鳥,既起到了實際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馬飛奔的氣勢。但它不同於近現代個體藝術家的創作,而是一種程式化的創作模式,在形態上沿用了當時通行的奔馬的造型,並且在馬足下加上鳥形物以支撐穩定,這是一種創造。整體上看,東漢銅奔馬是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現,反映了漢王朝的強大與富底。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東漢銅奔馬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2014年02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奔馬迎春——中國馬文物”圖片展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東漢銅奔馬在列。
東漢銅奔馬,別稱馬踏飛燕,為東漢青銅器,1969年10月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臺漢墓,現藏於甘肅省博物館。1969年,正是備戰備荒的年代。9月初,武威縣新鮮人民公社新鮮大隊第十三生產隊的村民正在挖防空洞。9月10日,揮舞著钁頭的村民,挖到了堅硬的石頭,村民將浮土層刨開後,發現是一塊磚頭。隨即發現了磚頭砌的牆體。於是村民們將磚拆開,發現是一個墓室。大隊的幹部知道了這個訊息後。他們帶著馬燈、武器由地道進入墓室,進行檢視。這時發現,這是一個古代的墓葬。一些墓室中,放著銅馬銅車,這些銅車馬並不是很高。很快,墓葬中的各種殉葬品被送到了大隊部。當時,發現墓內有銅車馬和其它文物就讓生產隊會計負責,用麻袋將這批文物搬運到生產隊的庫房保管,隊幹部們還列出了一個入庫文物清單。雷臺漢墓出土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和一件罕見的銅奔馬,在甘肅省以往的考古發掘中,實屬少見,說明這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墓葬。後來,武威的文物工作者黨壽山先生親自用架子車,將文物搬運到武威文廟大殿保管起來。到11月和12月間,雷臺漢墓中出土的文物先後兩次被調到了省上。不過此時人們並沒有真正認識到銅奔馬的價值。真正認識銅奔馬價值的是郭沫若,他是銅奔馬的伯樂。當郭沫若第一眼看到銅奔馬時,就對銅奔馬的造型讚歎不已,認為它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無疑是一件稀世珍寶。據親歷者說,當時,讓郭老大加讚賞的兩件國寶是唐代金銀棺和東漢銅奔馬,並且說“這兩件拿到北京可以引起轟動。你們好好宣傳,我回去也給你們宣傳宣傳。”後來,銅奔馬在北京的展覽上才一鳴驚人。擴充套件資料東漢銅奔馬是東漢青銅藝術的精品之作。東漢銅奔馬的造型方式,實際上沿用了通行於當時的奔馬的形象,並且創造性地加上了飛鳥,既起到了實際中的固定作用,又增加了馬飛奔的氣勢。但它不同於近現代個體藝術家的創作,而是一種程式化的創作模式,在形態上沿用了當時通行的奔馬的造型,並且在馬足下加上鳥形物以支撐穩定,這是一種創造。整體上看,東漢銅奔馬是漢代人勇武豪邁的氣概、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的表現,反映了漢王朝的強大與富底。2002年1月18日,國家文物局將東漢銅奔馬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為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2014年02月17日,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文物報社承辦的“奔馬迎春——中國馬文物”圖片展在河南博物院舉行,東漢銅奔馬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