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愛陽陽20121023
-
2 # 諶人
不同意題主觀點!
載人航天本來就是一項極具風險的事業,如同幾百年前人類大航海冒險一樣,由於人類知識的匱乏,總會有人付出生命犧牲。而美國就是人類大航海的產物,美華人素來不乏冒險犧牲精神!
從太空探險角度看;美國太空梭專案是非常安全的。按筆者統計;
從1981年4月,“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第一次發射,到2011年5月“奮進號”最後一次發射。美國五架太空梭共載人發射109次。
(“發現號”發射升空)其中只有一次發射失敗(1986年1月“挑戰者號”在升空途中爆炸解體)。發射成功率高達108/109(99.08%),已屬於非常優秀。
(“挑戰者號”發射失敗)太空梭重返大氣層只有一次失敗(2003年2月“哥倫比亞號”在返回途中解體)。重返成功率也已非常高。
(“哥倫比亞號”返還失敗)由於航天飛機發生了兩次空中解體事故,導致14名宇航員犧牲,震驚了世界!人們才從感覺上認為太空梭非常不安全。
事後分析,“挑戰者”並非不安全,發射失敗本可以避免的!
“挑戰者”在極寒天氣、發射臺結冰情況下發射,導致固定右副燃料艙的O形環硬化(橡膠材料質量不過關)。在火箭點燃後,O形環沒有及時遇熱膨脹,導致被髮動機洩露的火焰燒焦。在一股高空強氣流振動下,燒焦的O形環脫落,導致發動機火焰直接向主燃料艙噴射,造成主燃料艙燃燒爆炸,太空梭瞬間解體。“挑戰者號”在發射前,已經有技術人員報告O形環存在安全隱患,而且在發射前30分鐘,一架波音757客機也已報告發射場上空有高空急流。可惜,兩次報告都被髮射指揮員忽略了。
只有“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失敗,超過了美國的控制能力範圍。
“哥倫比亞號”升空時,火箭外殼保溫材料脫離,砸中了太空梭隔熱片導致傷痕,導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在重返大氣層時,隔熱層沒有耐住高溫而解體。美華人事前發現了隔熱層隱患,但已沒辦法解決!美國停止太空梭專案,並非完全是出於不安全考慮。事實上,在“哥倫比亞”號解體後,美國“發現號”、“奮進號”太空梭還三次成功發射並返回。(“奮進號”返回地面)高昂的研製、運營成本費用,違背了美國發展太空梭經濟適用的初衷,這才是美國停止太空梭專案的主要原因。美國太空梭專案,耗資超過2000億美元,每架研製費用30億美元;每次發射平均耗費4.5億美元,超過原預算600萬美元的75倍,大大高於發射一次性航天器的水平,太空梭淪為了“雞肋”。再考慮安全因素,美國最終選擇了放棄。
絕沒有既然太空梭要出事故,美國繼續把宇航員送向“火葬場”之說!(“挑戰者”7名宇航員遺照)美華人是敢於冒險探索的民族,只要美國繼續開展太空梭,無論有多大的犧牲,美華人會毫不猶豫、前仆後繼的踴躍加入。
現在太空梭處於“關機”狀態吧,好多年沒飛過了。以前為了跟蘇聯的冷戰需要,那是必須要冒死也要上的,面子問題,也為了科技發展,後期冷戰結束,基本不用了,去太空都是乘坐俄羅斯的“大巴”,現在跟俄羅斯中國的關係這麼差,估計還是要重啟這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