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405259858110

    賞析:透過鑑賞與分析得出理性的認識,既受到藝術作品的形象、內容的制約,又根據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經驗、藝術觀點和藝術興趣對形象加以補充和完善。

    意境:是指文藝作品中描繪的生活圖景與所表現的思想情感融為一體而形成的藝術境界。特點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動欣賞者(讀者或觀眾)的藝術,總是在反映物件“境” 的同時,相應表現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現心境,寓心境於形象之中。

    意象: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多用於藝術通象。根據說文解字來說,意象是意思的形象。“出於更好的理解可以說是在大腦裡的意思圖象”。意象透過抽象、通象等來產生更有深度的意象。意象是人類大腦意識活動的產物。

    擴充套件資料

    意象的起源

    意象理論在中國起源很早,《周易·繫辭》已有“觀物取象”“立象以盡意”之說。不過,《周易》之象是卦象,表現為陽爻和陰爻兩種組合符號,這兩種符號組合成六十四卦,原本是用來記錄天地萬物及其變化規律的,後來發展到歷史、哲學範疇。

    詩學借用並引申之,“立象以盡意”的原則未變,但詩中之“象”已不是卦象,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具體可感的物象。“這種創造意象的能力,永遠是詩人的標誌。

    比喻是詩歌(文學)的重要手段,明喻在荷馬的詩中比比皆是。亞里士多德最早指出隱喻是詩歌之本。”所謂明喻或隱喻,也就是比喻性的意象,稱之喻象(由比喻產生的形象)。黑格爾關於美與藝術的定義,與詩的意象理論也是相通的:“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藝術的內容就是理念,

    藝術的形式就是訴諸感官的形象,藝術要把這兩個方面調和成為一種自由的統一的整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手機屏上有一個亮點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