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細講故事櫟,多音字,讀作[lì]和[yuè]。組詞:栲櫟[kǎo lì]栲樹的別名。《詩·唐風·山有樞》“山有栲,隰有杻。” 三國 吳 陸璣 疏:“今所云為栲者,葉如櫟木,皮厚數寸,可為車輻,或謂之栲櫟。”柞櫟[zuò lì]櫟樹。《詩·唐風·鴇羽》“集於苞栩” 三國 吳 陸璣 疏:“栩,今柞櫟也。 徐州 人謂櫟為杼,或謂之為栩。”散櫟[sàn lì]不成材的樹木。比喻無用之人。明 唐順之 《天寧寺塵外樓》詩之三:“已甘散櫟終年計,恥逐冥鴻萬里騰。”櫟材[lì cái]喻無用之材。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臣有愧積中,無階報上。省諐田裡,視桑蔭之幾何;託命乾坤,比櫟材而知免。”櫟釜[lì fǔ]以杓刮釜使其出聲,以示羹盡。《史記·楚元王世家》:“始 高祖 微時,嘗闢事,時時與賓客過巨嫂食。嫂厭叔,叔與客來,嫂詳為羹盡,櫟釜,賓客以故去。” 司馬貞 索隱:“櫟音歷,謂以杓歷釜旁,使為聲。”櫟輻[lì fú]謂敲擊車輻,使馬聞聲急行。《文選·張衡<西京賦>》:“ 天梁 之宮,寔開高圍,旗不脫扃,結駟方蘄,櫟輻輕騖,容於一扉。” 李周翰 注:“櫟,謂櫟其車輻為聲,以急車也。”基本釋義:櫟 [lì]①落葉喬木,葉子長橢圓形,結球形堅果,葉可喂蠶;木材堅硬,可制傢俱,供建築用,樹皮可鞣皮或做染料。亦稱“麻櫟”、“橡”;通稱“柞樹”。櫟 [yuè]①〔~陽〕地名,在中國陝西省。②(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