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出門都要點一盞燈籠,無論是上學或者是辦事都提著一盞燈籠的風俗;
有喜慶婚嫁之事也要點很多燈籠;
元宵節一定要耍龍燈舞獅子,猜燈謎,鬧元宵的;
還有將軍挑燈舞劍,宮裡的宮燈璀璨,這都是古老的文化傳統和風俗。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筆法,抒寫了他 關於燈籠的一些美好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於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燈籠》作者介紹
吳伯簫(1906-1982), 原名熙成,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開除黨籍。“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寫作》主編、中國寫作研究會會長等職,並參加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領導工作。1981年10月,出訪英國,不久,當選全國文聯理事。1982年8月病逝。
晚上出門都要點一盞燈籠,無論是上學或者是辦事都提著一盞燈籠的風俗;
有喜慶婚嫁之事也要點很多燈籠;
元宵節一定要耍龍燈舞獅子,猜燈謎,鬧元宵的;
還有將軍挑燈舞劍,宮裡的宮燈璀璨,這都是古老的文化傳統和風俗。
晚上出門都要點一盞燈籠,無論是上學或者是辦事都提著一盞燈籠的風俗;
有喜慶婚嫁之事也要點很多燈籠;
元宵節一定要耍龍燈舞獅子,猜燈謎,鬧元宵的;
還有將軍挑燈舞劍,宮裡的宮燈璀璨,這都是古老的文化傳統和風俗。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以散文的自由筆法,抒寫了他 關於燈籠的一些美好記憶,從不同方面表達了燈籠對於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義。
《燈籠》作者介紹
吳伯簫(1906-1982), 原名熙成,當代著名的散文家和教育家。“文化大革命”中被開除黨籍。“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任全國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長、《寫作》主編、中國寫作研究會會長等職,並參加郭沫若著作編輯委員會領導工作。1981年10月,出訪英國,不久,當選全國文聯理事。1982年8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