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深知你是夢74884074

    民俗傳統文化:

    1.日常生活:提起燈籠,就會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頭呵狗的聲音;就會想起龐大的晃盪著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嚕嚕的私語;想起祖父雪白的鬍鬚,同宏亮大方的談吐;坡野裡想起跳跳的磷火。

    2.藝術表演:村邊社戲臺下想起鬧嚷嚷的觀眾,花生籃,冰糖葫蘆;臺上的小丑,花臉,跪堂譜,《司馬懿探山》。

    3.年節:歲梢寒夜,玩火玩燈,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裡少有例外的事。金吾不禁的那元宵節張燈結綵,卻曾於太平豐年在幾處山城小縣裡湊過熱鬧:跟了一條龍燈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覺疲乏是什麼,還要去看慶豐酒店的跑馬燈,猜源亨油坊出的燈謎。

    4.歷史文化:《宋史·儀衛志》載,準有打燈籠子親事官八十人,但輝煌景象已夠華貴了。唐明皇在東宮結繪彩為高五十尺的燈樓,遍懸珠玉金銀而風至鏘然的盛事。

    拓展資料:

    《燈籠》是吳伯簫寫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其作品《吳伯簫散文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版),併入選部編版(人教新版)語文八年級下冊教材第4課(朗讀人是衛東 )。

    文章回憶早年與“燈籠”相關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對故鄉和親人的懷念;並在結尾處結合當時的國運時事,表明要做抗日“馬前卒”的心願,傳達出那個時代的“正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澡後你們都用什麼身體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