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後悔過417
-
2 # 宸海之思
武則天作為一代女皇,擁有極高的政治智慧。武則天作為皇帝傳位給給李家還是武家本就是一個偽命題。武則天將來的皇位只可能也必須傳個李家,還給自己的兒子。
武則天在位期間,打壓李姓宗室,扶持武家說到底不過是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而已。在武則天的心理很清楚,大多數的朝臣都是主張恢復李唐皇室的,即便是武則天也沒有辦法對抗這股勢力,天下的民心依然屬於李唐。
從武則天的個人想法來看,武則天本人於自己孃家關係並不是很好,侄子和兒子哪個關係更親更不必多說。為自己身後事計算,如果傳給兒子自己依然是大唐的皇后,皇帝的母親,但是傳給侄子呢,自己的侄子必定會追封他們的父母,那自己又算什麼?況且侄子一旦即位,自己的兒子更是隻有死路一條。
所以,對於武則天,根本不存在傳位給誰的問題,只有什麼時候傳的問題。重用武家也只是鞏固自己統治的手段而已了。
-
3 # 以禮觀書
向敬之
天授元年(690),武則天改唐為周,自立為帝,建立了著名的武周政權。
此前幾年,她兩廢唐帝李顯、李旦,獨掌朝綱,並大興酷吏政治,受到了李唐宗室和忠唐分子強烈抵制。武則天決意盡除李唐宗室,為全面謀奪李唐社稷鋪路。
她的計劃,得到了武氏族人的支援。武氏族人甘當武則天排除異己的急先鋒,與索元禮、周興、來俊臣等酷吏,對李唐宗親展開了血腥的殺戮。
李唐宗親單兵反武,最終紛紛陷入謀逆的罪行,死於非命。而武氏族人在武則天稱帝后,成為新朝的宗親,侄兒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他不少男女被封為親王和公主。
儘管如此,武則天仍以幼子李旦為皇嗣,封李旦諸子為郡王。她在擇子還是擇侄作為接班人的問題上,不免有顧慮。
武承嗣、武三思等不以為然,夥同來俊臣等誣陷皇嗣李旦、廢帝李顯謀反,妄圖以武氏侄兒的身份,謀奪儲君的位置。
結果,狄仁傑說:“姑侄之與母子孰親?陛下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祔姑於廟者也。”(《資治通鑑·唐紀二十二》)
武氏以家事,不許狄仁傑多言,而狄閣老據理力爭,最終打消了武則天傳位武承嗣的念頭。她還是要傳子不傳侄兒,致使武承嗣抑鬱而終。
武則天稱帝后,不但給自己的皇帝加號,同時為自己的曾祖、祖父加諡,其父武士彠也被追尊為太祖無上孝明高皇帝。武三思為其異母兄武元慶之子,武承嗣為其異母兄武元爽之子,以充當武皇的打手而被封王。而武則天與他們的父親,兄妹的關係並不好,武元爽曾夥同堂兄弟欺辱武則天的生母,只不過武氏封后稱帝后,雞犬升天而澤惠家人。
狄仁傑的提醒,也是對武則天一個警示。倘若傳位武承嗣或武三思,必然導致武氏家族內爭,同時他們也會追尊自己的父母,而改變武則天在太廟的位置,同時也會對武則天剩餘的子孫誅殺殆盡。當然,武則天也明白,狄仁傑、張柬之等重臣對她是忍辱負重,但絕不會接受武承嗣或武三思繼立為帝,只會帶來武氏家族的滅頂之災。
只有將江山還給李家,既可以成就武則天曲線救唐的豐功偉績,也可以保住她在太廟的位置,同時有可能保護武氏族人的平安。
回覆列表
中國歷史唯一的女皇-武則天,當發現武家的人撐不起天下,為了老百姓死後還是將天下還給李家。
皇權的誘惑才有了爭權奪利,何況武則天為了權利不惜廢自己親生兒子,其實武則天也是權衡了,武家的一眾人,確實不能擔起大梁坐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