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畫家關仝、李成、范寬三人合稱“宋初三家”。山水一藝發展至宋代乃呈大成之勢。宋初的李成、范寬繼承了荊浩的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傳統,作品表現北方雄深壯闊的自然景物,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最終與荊浩弟子關仝並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山水畫大師。
關仝(約907—960年),一作關同、關穜,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為關家山水。他的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李成(919—967年),字鹹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五代宋初畫家。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營丘。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獨步畫壇”。
范寬(?—1031年),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北宋畫家。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
北宋畫家關仝、李成、范寬三人合稱“宋初三家”。山水一藝發展至宋代乃呈大成之勢。宋初的李成、范寬繼承了荊浩的以水墨為主的山水畫傳統,作品表現北方雄深壯闊的自然景物,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最終與荊浩弟子關仝並稱為“三家鼎峙,百代標程”的山水畫大師。
關仝(約907—960年),一作關同、關穜,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五代後梁畫家。畫山水早年師法荊浩,刻意學習,幾至廢寢忘食。他所畫山水頗能表現出關陝一帶山川的特點和雄偉氣勢。北宋米芾說他“工關河之勢,峰巒少秀氣”。關仝在山水畫的立意造境上能超出荊浩的格局,而顯露出自己獨具的風貌,被稱之為關家山水。他的畫風樸素,形象鮮明突出,簡括動人,被譽為“筆愈簡而氣愈壯,景愈少而意愈長”。
李成(919—967年),字鹹熙,原籍長安(今陝西西安),五代宋初畫家。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昌樂),故又稱李營丘。擅畫山水,師承荊浩、關仝,後師造化,自成一家。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平遠寒林,畫法簡練,氣象蕭疏,好用淡墨,有“惜墨如金”之稱;畫山石如捲動的雲,後人稱為“捲雲皴”;畫寒林創“蟹爪”法。對北宋的山水畫的發展有重大影響,北宋時期被譽為“獨步畫壇”。
范寬(?—1031年),名中正,字中立,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北宋畫家。性疏野,嗜酒好道。擅畫山水,為北宋山水畫三大名家之一。初學李成,後感悟“與其師於人者,未若師諸造化”,遂隱居終南、太華,對景造意,寫山真骨,自成一家。其畫峰巒渾厚端莊,氣勢壯闊偉岸,令人有雄奇險峻之感。用筆強健有力,皴多雨點、豆瓣、釘頭,山頂好作密林,常於水邊置大石巨巖,屋宇籠染黑色,作雪景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