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作者為宋朝的朱熹。原文如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王相注《千家詩》,就認為這是遊春踏青之作。而根據作者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一頂宋金領土以淮水為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於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偏安於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於淮北。 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
《春日》的作者為宋朝的朱熹。原文如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諡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 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這首詩從字面意思看來,是作者春天郊遊時所寫的遊春觀感,王相注《千家詩》,就認為這是遊春踏青之作。而根據作者生活年代可知這首詩所寫的泗水遊春不是實事,而是一種虛擬。 宋高宗紹興十一年(1141),宋金簽訂了《紹興和議》,一頂宋金領土以淮水為界。隆興元年(1163),張浚北伐,又敗於符離。從此,主和派得勢,抗戰派銷聲。宋孝宗以還,南宋朝廷稍稍安穩,偏安於東南,而金人亦得暫時息兵於淮北。 終朱熹一生,南宋沒有很大的邊防軍隊,而朱熹本人更無從渡淮而至魯境,不可能北上到達泗水之地。作者從未到過泗水之地,而此詩卻寫到泗水,其原因是朱熹潛心理學,心儀孔聖,嚮往於當年孔子居洙泗之上,絃歌講誦,傳道授業的勝事,於是託意於神遊尋芳。因此此詩其實是借泗水這個孔門聖地來說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