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374224506514

    不請自來。今天早上閒翻《元曲三百首》,又讀到了《天淨沙·秋思》這首小令。忽然又想起南宋末年大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二者對比,皆只寫景而不言情,可正是如此,方顯這思緒,這情感無以言表,一切景語皆情語,對於這樣的神來之筆,確是如此。如果說東籬先生是“秋思之祖”,那麼竹山先生大約也可說是“聽雨之祖”,寫雨中感受的詩詞,到了竹山先生這裡,境界始大。其實《紅樓夢》中,林黛玉曾吟出的李義山那句“留得殘(枯)荷聽雨聲”,餘味之綿長無盡,已經把“聽雨”這一題材昇華到新的高度。但若論氣象之開闊宏大,則首推竹山先生此詞。其實蔣竹山早年曾因《一剪梅·舟過吳江》——“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一句而得人“櫻桃進士”的美稱,是啊,“流光容易把人拋”,蔣竹山早年那種略帶華美甜膩的才子氣息不見了,人世間滄海桑田,終究只剩下“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樣清癯蒼勁的悵惘。人生如夢,興許,人生本就是夢。看不完的人間事,道不盡的世間情。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是的,時代或有不同,人性的本質,卻未曾變化。世間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大約只有生而為人的感觸和追求,故而方能“人生代代無窮已”,人生!人生!

  • 2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天淨沙秋思前三句運用了九個(名)詞,寫了九種景物

    前三句意境幾根枯藤纏繞著幾顆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颯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悽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慼。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遊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啊!接下來,眼前呈現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嫋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閒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遊子想起自己家鄉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裡,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淒涼,烘托出淪落他鄉的遊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導熱油鍋爐膨脹槽上的放空閥應該是開還是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