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fczdgv

    “餘立待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意思是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出自明代文學家宋濂創作的一篇贈序《送東陽馬生序》,全文結構嚴謹,詳略有致,用對比說理,在敘事中穿插細節描繪,讀來生動感人。選段原文: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餘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遊,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餘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餘雖愚,卒獲有所聞。譯文:我年幼時就愛學習。因為家中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約定日期送還。天氣酷寒時,硯池中的水凍成了堅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鬆抄書。抄寫完後,趕快送還人家,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肯將書借給我,我因而能夠看各種各樣的書。已經成年之後,更加仰慕聖賢的學說,又苦於不能與學識淵博的老師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到百里之外,手拿著經書向同鄉前輩求教。前輩德高望重,門人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的言辭和態度從未稍有委婉。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詢問道理,低身側耳向他請教;有時遭到他的訓斥,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為周到,不敢答覆一句話;等到他高興時,就又向他請教。所以我雖然愚鈍,最終還是得到不少教益。擴充套件資料:一、整體賞析此篇贈序是宋濂寫給他的同鄉晚生馬君則的。作者贈他這篇文章,是以勉勵他勤奮學習,但意思卻不直接說出,而是從自己的親身經歷和體會中引申而出,婉轉含蓄,平易親切,字裡行間充滿了一個碩德長者對晚生後輩的殷切期望,讀來令人感動。全文分三大段。第一段寫自己青少年時代求學的情形,著意突出其“勤且艱”的好學精神。內中又分四個層次。第一層從借書之難寫自己學習條件的艱苦。因家貧無書,只好借書、抄書,儘管天大寒,硯結冰,手指凍僵,也不敢稍有懈怠。第二層從求師之難,寫虛心好學的必要。百里求師,恭謹小心。雖遇叱咄,終有所獲。第三層從生活條件之難,寫自己安於清貧,不慕富貴,因學有所得,故只覺其樂而不覺其苦,強調只要精神充實,生活條件的艱苦是微不足道的。第四層是這一段的總結。由於自己不怕各種艱難,勤苦學習,所以終於學有所成。雖然作者謙虛地說自己“未有所成”,但一代大儒的事實,是不待自言而人都明白的。最後“況才之過於餘者乎”的反詰句承前啟後,內容十分豐富。首先作者用反詰的語氣強調了天分稍高的人若能像自己這樣勤奮,必能取得越自己的卓絕成就。同時言外之意是說自己並不是天才,所以能取得現在的成績,都是勤奮苦學的結果。推而言之,人若不是天資過分低下,學無所成,就只怪自己刻苦努力不夠了。從下文知道,馬生是一個勤奮好學的青年,他只要堅持下去,其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所以這一句話雖寥寥數字,但含義深厚,作用大,既照應了上文,又關聯了下文,扣緊了贈序的主題,把自己對馬生的勸誡、勉勵和期望,誠懇而又不失含蓄地從容道出,表現出“雍容渾穆”的大家風度。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諡號文憲。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漢族。明初文學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其散文質樸簡潔,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妹山歌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