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anfengz2

    溫江

    公元555年(西魏恭帝二年),分郫縣南境和江原縣東境,始置溫江縣,屬益州蜀郡。

    北周(公元557至581年)時,溫江縣屬益州總管府蜀郡。

    隋統一中國後,“經正疆理,劃分九州”,州、郡、縣設定屢有變動。公元583年(隋開皇三年)悉罷諸郡,以州統縣,省溫江入 郫縣。公元603年(仁壽三年)又從郫縣分置,名萬春縣。隋大業初省並諸州,改州為郡。公元606年(大業二年)又省萬春縣入郫縣。

    唐初,分天下為十道,實行州縣二級制。公元620年(武德三年)復置萬春縣,屬益州。公元627年(貞觀元年)復改萬春縣名為溫江縣,屬劍南道益州。公元742年(天寶元年)改益州為蜀郡,溫江屬劍南道蜀郡。公元757年(至德二年)分劍南道為東、西二節度,改蜀郡為成都府,溫江屬劍南道西川成都府。公元758年(乾元元年)改郡為州,溫江屬劍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五代時,蜀地先後為前蜀、後唐和後蜀轄境,地方政區建置,基本沿襲唐制,溫江仍屬劍南道西川益州成都府。

    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太祖趙匡胤遣王全斌滅蜀,結束了五代十國以來的分裂局面,推行路、州、縣三級制,於唐代劍南東、西兩川之地置西川路,溫江屬西川路益州。公元981年(太平興國六年)將西川路、峽西路合併為川峽路。公元1001年(鹹平四年)分川峽路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總稱四川路。公元1059年(嘉祐四年)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後又恢復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溫江屬成都府路成都府劍南西川節度。南宋時,建置隸屬關係與宋同。

    元統一中國後,在大都(今北京)設中書省,在全國各地建置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下設路、府溫江文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原因造成龍貓拉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