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張工註冊岩土工程師

    建築樁基設計中的變剛度調平設計,是指考慮上部結構形式、荷載和地層分佈以及相互作用效應,透過調整樁徑、樁長、樁距等改變基樁支撐剛度分佈,以使建築物沉降趨於均勻、承臺內力降低的設計方法。

    變剛度調平設計旨在減小差異變形、降低承臺內力和上部結構次內力,以節約資源,提高建築物使用壽命,確保正常使用功能。

    各種基礎之間,通常以箱型基礎的剛度最大,但是工程例項表明,加大基礎的抗彎剛度對於減小差異沉降的效果並不突出,但材料消耗相當可觀。均勻布樁的樁筏基礎,沉降分佈與天然地基上的箱型基礎類似,呈明顯的碟形。碟形沉降可以帶來負面效應,即約束狀態下的非均勻變形與荷載一樣也是一種作用,受作用體將產生附加應力。箱筏基礎或樁承臺的碟形沉降,將引起自身和上部結構的附加彎、剪內力乃至開裂。

    均勻布樁的樁頂反力分佈,隨著荷載和結構剛度增加,中、邊樁反力差增大,呈馬鞍形分佈。馬鞍形反力分佈也能帶來負面效應,即天然地基箱筏基礎土反力的馬鞍形反力分佈的負面效應將導致基礎的整體彎矩增大。

    天然地基和均勻布樁的初始豎向支承剛度時均勻分佈的,設置於其上的剛度有限的基礎(承臺)受均布荷載作用時,由於土與土、樁與樁、土與樁的相互作用導致地基或群樁的豎向支承剛度分佈發生內弱外強變化,沉降變形出現內大外小的碟形分佈,基底反力出現內小外大的馬鞍形分佈。

    當上部結構為荷載與剛度內大外小的框架核心筒結構時,碟形沉降會更趨明顯為避免上述負面效應,突破傳統設計理念,透過調整地基或基樁的豎向支承剛度分佈,促使差異沉降減到最小,基礎或承臺內力和上部結構次應力顯著降低。這就是變剛度調平概念設計的內涵。

    設計中通常採用如下方法:

    1) 區域性增強變剛度

    在天然地基滿足承載力要求的情況下,可對荷載集度高的區域如核心筒等實施區域性增強處理,包括採用區域性樁基與區域性剛性樁複合地基。

    2) 樁基變剛度

    對於荷載分佈較均勻的大型油罐等構築物,宜按變樁距、變樁長布樁,以抵消因相互作用對中心區支承剛度的削弱效應。對於框架核心筒和框架剪力牆結構,應按荷載分佈考慮相互作用,將樁相對集中佈置於核心筒和柱下,對於外圍框架區應適當弱化,按複合樁基設計,樁長宜減小(當有合適樁端持力層時)。

    3) 主裙連體變剛度

    對於主裙連體建築基礎,應按增強主體(採用樁基)、弱化裙房(採用天然地基、疏短樁、複合地基、褥墊增沉等)的原則設計。

    4) 上部結構—基礎一地基(樁土)共同工作分析

    在概念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上部結構一基礎一地基(樁土) 共同作用分析計算,進一步最佳化布樁,並確定承臺內力與配筋。

    常規布樁,差異沉降難免超出規範要求,而按變剛度調平設計可大幅減小最大沉降和差異沉降。等樁長樁基樁頂反力呈內小外大馬鞍形分佈,變樁長樁基轉變為內大外小碟形分佈,使承臺整體彎矩、核心筒衝切力顯著降低。天然地基承載力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採用對荷載集度高的核心區區域性增強措施,其調平效果十分顯著。

    綜上所述,變剛度調平設計總結為一句話就是“上強下強,上弱下弱”,不是平均分配,均勻佈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理性的人都比較死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