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月的雨1
-
2 # 小馬哥152665555
孟子是戰國時期的大思想家,他姓孟名軻,孟軻小時候非常調皮好動,不刻苦學習,他的母親為了教育好他,花費了很大的功夫。
最開始孟軻喜歡跟左鄰右舍的孩子一起玩,爬樹抓鳥,下河摸魚,孟母就搬到了一個沒有貪玩孩子的地方。
一天,孟母到河邊洗衣服,回家後沒看到孟軻,當她找到鄰居院子的時候,孟軻正學著鐵匠“叮叮噹噹”打鐵呢。
孟母一想,覺得這裡環境不好,搬了家,這次她搬到了一塊荒郊野片墳地,當清明節來臨的時候,墳地熱鬧了起來,孟軻又跑了出去,他看到別人上墳非常有趣,於是也模仿了起來,直到孟母找來,才把他拉了回去。
於是孟母就第三次搬家了,這次家隔壁是一所學堂,一個白鬍子的老師教著大大小小的學生,老師每天搖頭晃腦的領著學生讀書,孟軻也搖頭晃腦的學著唸了起來,孟母高興壞了,覺得這才是他們應該住的地方。
於是花費了兩條肉乾做學費,將孟軻送去上學了,可是有一天,孟軻逃學了,孟母知道後很傷心,等孟軻回來之後,孟母問他:“你最近書讀的怎麼樣?”
孟軻說:“還不錯。”
孟母一聽,氣急了,罵道:“你這個不成器的東西,逃學還撒謊騙人,我一天到晚苦苦織布是為了生命。”
說著就揪著孟軻的耳朵來到了織布機房,拿起一把鋒利的剪刀,“譁”的一聲把織布機上織好的布全剪了,孟軻嚇壞了,不明白母親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把剪刀一扔,嚴厲的說道:“你貪玩逃學不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一樣,織不了布,就沒有衣服穿,你不好好學習,就永遠成不了才。”
這一次,孟軻內心受到了震動,他認真思考了很久,終於專心的讀起書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社會環境和一個人的成長有著直接關係,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和社會環境的薰陶感染有很大關係。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