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22551757647

    大抵知心有庭樹,亭亭一如你風致。 這句話的意思為:大概知道心裡有一顆你所栽種的樹,亭亭玉立如你一樣。

    此句出自明朝歸有光所寫的《項脊軒志》。

    全文以作者青年時代朝夕所居的書齋項脊軒為經,以歸家幾代人的人事變遷為緯,真切再現了祖母、母親、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

    作者借一軒以記三代之遺蹟,睹物懷人,悼亡念存,敘事娓娓而談,用筆清淡簡潔,表達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語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飾,不用奇字險句,力求樸而有致,淡而有昧,營造出一種清疏淡雅的感覺。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歸有光於明武宗正德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507年1月6日)出生在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宣化裡一個日趨衰敗的大族之中。他八歲時,年僅二十五歲的母親就丟下三子兩女與世長辭,父親是個窮縣學生,家境急遽敗落。

    也許就是這種困境,迫使年幼的歸有光過早地懂得了人間憂難,開始奮發攻讀。歸有光的命運卻是困蹇不堪。三年一次的會試,次次遠涉千里而去,一連八次都是落第而歸。其間四十三歲時,失去了最心愛的長子,時隔一年,又失去了任勞任怨、與己分憂的妻子王氏。

    仕途的蹭蹬,把這位名揚海內的古文家長期拋棄在荒江僻壤之上。加之失子喪妻的哀痛,使他的生活更加艱難。不過,坎坷的生活,倒也磨鍊了歸有光深沉堅毅、不屈服於權勢與惡運的性格。

    《項脊軒志》分兩次寫成。前四段寫於明世宗嘉靖三年,當時歸有光18歲,他透過所居項脊軒的變化和幾件小事的描述,表達了對家人的懷念之情。在經歷了結婚、妻死、不遇等人生變故後,作者於明世宗嘉靖十八年,又為這篇散文增添了補記。

    作者簡介:

    歸有光,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又號項脊生,世稱“震川先生”。漢族,蘇州府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員。

    嘉靖十九年,歸有光中舉人,之後參加會試,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讀書談道,學徒眾多。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亂,歸有光入城籌守禦,作《御倭議》。嘉靖四十四年,歸有光六十歲時方成進士,歷長興知縣、順德通判、南京太僕寺丞,故稱“歸太僕”,留掌內閣制敕房。

  • 2 # LuisWuu

    含義

    你是他的知心人,無奈距離遙遠,企盼你如庭院目及的樹,亭亭而立於他面前,表思念之情。

    這個話典故出自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愛情美好,故事裡的人愛自己像自己愛她一樣。兩人一起攜手同行,彼此知冷暖,懂悲歡,誰也不嫌棄誰,誰也不拋棄誰。

    擴充套件資料:

    出處背景典故:

    《項脊軒志》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作者把極深的悲痛寄寓一棵枇杷樹上。“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枇杷樹本來是無思想感情的靜物,但把它的種植時間與妻子逝世之年聯絡起來,移情於物;在“亭亭如蓋”四個字的前面加上“今已”這個時間詞,表明時光在推移,靜物也顯示著動態。樹長人亡,物是人非,光陰易逝,情意難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實中真有櫻木花道這個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