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言論史
-
2 # 三國的種花兔
可能守住蜀漢,但,不可能統一三國。
原因有四:
一,夷陵之戰的時候蜀漢的大部分人都被陸遜燒了,元氣大損,後來又多次北伐,再加上當時南方經濟不如北方,蜀漢可謂是雪上加霜。
二,劉禪沒有做到“親賢臣,遠小人”,而是“親小人,遠賢臣”,聽信宦官黃皓。除了明代鄭和那樣的,大多數太監都是沒文化沒能力的人,一旦掌權後果不堪設想。之前的東漢為什麼會亡?原因之一就是宦官權力過大。
三,人才的缺乏,不是有這麼一句話麼?蜀中無名將,廖化做先鋒。蜀漢之前的名將和謀士都死的差不多了,而曹魏則是十分注重人才的培養。諸葛亮能力再大也架不住多呀!
四,諸葛亮相對來說擅長政治,軍事稍弱,而與諸葛亮並稱臥龍鳳雛的龐統以及劉備十分信任的謀士法正皆死。而孔明擅長政治,孝直擅長軍事,士元皆擅。若三人配合恰當,統一三國指日可待。只可惜龐統法正英年早逝,不然……
-
3 # 胡策陌
我認為諸葛亮無論活多久都無法打敗魏吳一統天下。原因如下:
一道,諸葛亮的旗號是,興復漢室,北伐中一原。但是漢朝即滅亡幾十年了,如今無法取得地主豪強和,人民群眾的支援。佔據統治地位計程車族門閥對已經滅亡幾十年的漢朝更不感興趣。所以說諸葛亮的口號已經無法獲得天下人的支援了。
二,天時。從天府上來說,曹魏佔據更具為強大的國土和更多的兵力,而吳國吳國有無敵水軍更是天下第一,而魏國的騎兵是天下第一。魏國和吳國的經濟實力,政治實力,都遠在蜀國之上。這就是所謂的,蒼天助爾曹,不住炎劉。
三,地利。諸葛亮在《隆中對》上說,若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以向宛洛。關羽失去荊州之後,也就說兩路伐魏的條件已經失去了。蜀國如果想北伐中原的話,只有從子無谷或者岐山,而魏國只需很少的兵力,就能牢牢的鎖住蜀國。
四,將領。劉備的五虎上將已經全部凋落。被寄予厚望的關心,張苞也英年早逝。而魏吳國方面,鄧艾,宗會,陸抗,諸葛恪,司馬昭,司馬司,張虎,陳太,等優秀將領絡繹不絕。而蜀國在青年將領方面,能撐起大局的,只有姜維和王平。這兩個人都是魏國的降將。由此可見,益州的本土人才是何等的貧乏。
五,法制。諸葛亮嚴於律法,以身作則,執法甚嚴。這一點是蜀國不多的優勢之一。但是僅靠法治嚴明,並不能代表實力。
所以說諸葛亮是四勝一敗,打敗魏吳,統一天下的機率極為渺茫。
回覆列表
諸葛亮就是再活五十年,他也只能做到在他活著的時候力保蜀漢不滅亡,蜀漢要打敗魏國和吳國,基本等於做夢。
其實在劉備集團還沒改名叫蜀漢的時候,他們是有希望爭奪天下的。因為在《隆中對》之中,已經為他們勾勒出了一份美好藍圖——橫跨荊益,敬候天下有變,就東西兩路進軍,直逼洛陽和長安。但是這一切,隨著荊州的丟失成為了泡影。
丟掉荊州不僅僅意味著蜀漢丟失了一半的領土和人口,還實際上將《隆中對》的戰略規劃埋葬。因為荊州是劉備集團最理想甚至是唯一一個可以進可攻退可守的據點,丟失了荊州以後,蜀漢就只剩了一個既是保險箱也是死衚衕的益州。
蜀漢在三個國家裡面,地盤最小,人口最少,而且地理位置最偏僻。這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1、蜀漢的經濟最差;2、蜀漢的軍隊戰力最差。這樣的實力,如何和橫跨七個州的魏國、雄踞東南三州的孫吳相抗衡?
諸葛亮確實一代偉大的政治家,但是他終其一生,也無法改變蜀漢在三國裡實力最弱的事實,他只能靠不斷地發展壯大自身以求自保,並且在合適的時候對曹魏發動進攻,以攻代守而已。要擊垮魏國和吳國?恐怕他一旦把這個念頭付諸實施,蜀漢和他自己就會比當年關羽死的還快還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