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兵者持書論天下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出自《孟子,盡心下》

    意思是:讀書時應該加以分析,多動腦思考,不能盲目地迷信書本,不能完全相信,應當辯證地去看問題。

    此句來自於戰國時期的孟子,在看到《尚書,武成》一篇文章,說受紂王率其旅如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他你不相信尚書中這個記載,認為周武王是講仁道的,討伐商紂王這樣不仁的人,怎麼可能血流成河。

    所以,孟子才提醒人們不要太相信文章所記載的。而是要去思考,去分析。

  • 2 # 畫我眉目如遠山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但是讀書不能等於死讀書,把書讀死了。要學會活學活用。

    古人有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只是一種自我知識的積累與拓寬。但不同的書籍有不同的內涵。有些東西是一方面是需要我們從書上積累的,但更多的是我們要透過實踐去證實書本上的哪些知識。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 3 # 老李校長

    有句老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如今回頭看去,古人誠不欺我,確實是這樣一個道理。

    書籍是智慧的產物,同樣也是作者的產物。一本書再經典,或多或少地,它都包含著作者的氣息,是作者的一家之見。 暫且不論一些經典書籍產生的時代大背景,書內總是包含著作者從小到大受到的教育、成長的環境以及經歷的生活。每本書其實都是作者三觀的產物,當你完完全全相信書中的內容時,你也就是在被作者的三觀操縱。

    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個體,別人的三觀,不一定就適合我們。甲之蜜糖,乙之砒霜,這是古之常理。 我們在看書、在從書中學習新的知識時,有必要學會獨立思考,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讀書的時候要分辨內容的好壞,將好的內容留用,反覆閱讀,再將不適合我們的內容摒棄。 這也的培養自己思辨能力的過程。書中說的有道理、值得我們學習的內容,我們要相信。但同時我們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書中不適合現代社會實際情況的內容,過時的、落後的內容,我們也要學會拒絕。

    退一萬步說,書裡的知識,終歸無法脫離語言的限制。 語言太單薄,有些道理,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它們永遠無法被記錄在書裡。

    所以,盡信書不如無書,看書的時候一要保留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二要結合實際和實踐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童模妞妞媽媽解釋踢踹妞妞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