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cnBeta

    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顆行星的誕生。天文學家在一顆名為AB Aurigae的年輕恆星周圍觀察到了行星形成的跡象,該恆星周圍有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緻密圓盤。

    而在這個圓盤的內部,天文學家發現了一個突出的螺旋結構,這個螺旋結構的扭曲標誌著這顆行星可能形成的位置。

    這讓天文學家感到興奮的原因是,儘管人類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但對它們的形成卻知之甚少。這一觀測結果可能是行星如何形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該團隊表示,他們需要觀察非常年輕的系統來捕捉行星形成的時刻。

    然而截止到目前,天文學家們還無法拍攝到足夠清晰、足夠深的影象來顯示這個圓盤也無法找到可能正在形成的“扭曲”痕跡。AB Aurigae是位於距離地球520光年的御夫星座的一顆恆星。

    科學家們表示,這類螺旋顯示了嬰兒行星的存在。在影象中靠近中心的區域可以看到非常明亮的黃色扭曲,其顯示了行星形成的跡象。這一結構跟其恆星的距離與海王星跟太陽的距離大致相同。

    幾年前,科學家曾利用ALMA儀器首次發現了該系統中行星形成的跡象。之後,他們透過使用智利ESO VLT上的SPHERE儀器獲得了更加清晰的影象。這些SPHERE影象是迄今為止獲得的AB Aurigae系統中最深的。

  • 2 # 來看世界呀

    近日,歐洲的甚大望遠鏡觀測待行星的形成,是人類史上首次,該恆星系統距離地球520光年,顯示了行星正在形成的特徵。雖意義重大但和之前科學家的預測沒啥區別。

    科學家認為,尚在形成階段的新的恆星系統周圍尚殘餘著巨大的星盤結構;恆星形成要需要凝聚大量的物質,因此周邊的星雲會變得越來越稀薄,但是仍能殘留一些恆星系統的原始物質,可能是氣體、離子,或者小型的天體,它們繼續碰撞融合,由於達不到恆星形成所需的物質,因此會形成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等天體。

    基於觀測,科學家們認為行星的形成過程主要是物質的引力聚集,氣體塵埃粒也會因為引力相互吸引碰撞,由此就可能產生複雜多樣的物質,隨著質量的提升引力引起的凝聚碰撞過程會更加劇烈,碰撞融合產生大量的熱量,同時隨著天體質量的增大,核心處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直到質量達到82倍木星質量左右,內部的高溫高壓已足以點燃氫的核聚變,恆星系統開始形成。

    然而由於絕大多數的恆星系統距離地球至少在4光年以上,要直接觀測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就已經十分艱難,觀測恆星系統內的行星多是依靠凌日法(行星對恆星週期性的穩定的的亮度影響)、引力計算測定(引力會使恆星和行星的位置擾動)等間接的手段,並不能直接知曉。至今人類尋找到的數百上千顆類地行都是依靠這些方式確定的。當然,這些研究也使得人類大概瞭解了行星的形成過程,只是一直沒有確定。

    如今歐洲的科學家依靠甚大望遠鏡成功觀測到一個正在形成的恆星系統,拍攝到巨大的螺旋形式的星盤結構,該恆星系統距離地球只有520光年的距離,由於恆星的規模龐大,此次拍攝到的形成過程“延時”也只有520光年,相當接近恆星的初始階段,帶來的觀測結果也較為豐富。

    科學家觀測到,一支螺旋朝向行星軌道內側,一支朝向外側,兩支螺旋會使氣體和塵埃聚集在行星上,使行星不斷變大。這個觀測結果驗證了科學家們過去的猜測,同時為研究行星的誕生過程提供了例項證據。

    這只是一個開端,未來隨著望遠鏡技術的逐步精湛,科學家們必定能觀測到更多的行星形成過程,而歐洲目前也正在建設口徑39米的極大望遠鏡,它若成功將幫助人類直接觀測距離較近的一些系外行星,更有助於人類對恆星系統以及天文生物的研究進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裝貨單和裝箱單不是同一個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