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生有17子,愛新覺羅·永琪,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於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演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傳世。其演算法傳子綿億,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於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深得乾隆鍾愛,曾屬意其繼承大統。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後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諡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可以看到,榮王的博學多才,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正是乾隆覺其“貴重”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幾個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並親歷實行的,榮王在這幾個方面都做的十分出眾。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災一事,乾隆當時曾因為和親王愛新覺羅·弘晝沒有及時前去救援一事大發雷霆,而榮王親自將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過後的第一個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親王的冊封每五年進行一次),乾隆就將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
應該注意到的是,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後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的。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其次,榮王的諡號“純”,也能說明乾隆對他的鐘愛。因為乾隆自己的諡號也是“純”,在乾隆帝諸多的兒女中,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可以享受與父親同用一個諡號的殊榮。從同用一個諡號來看,至少榮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乾隆對榮王的喜愛。
皇長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1728),卒於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卒於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1735),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於乾隆四年(1739),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繼為履懿親王孫。
皇五子永琪,生於乾隆六年(1741),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說,由於永璜、永璉、永璋均早逝,永珹又於二十八年過繼給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為止,永琪確確實實是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由於“皇長子”的身份在協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會和責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愛永琪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演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在外國時節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於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後,足以表現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
乾隆生有17子,愛新覺羅·永琪,為清朝第六世皇帝清高宗乾隆帝的第五子。永琪(1741-1766),字筠亭,生於乾隆六年(1741)二月初七日,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三月初八日。
幼聰慧學,少習馬步射,武技頗精。博學多才,嫻習滿語、漢語、蒙古語,熟諳天文、地理、歷算。尤其精於天文演算法,所書八線法手卷,至為精密。著有《蕉桐幐稿》傳世。其演算法傳子綿億,再傳孫奕繪,奕繪著《本形篇》記其梗概。永琪工書善畫,尤長於書,與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齊名。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月初五日,圓明園九洲清宴殿火災,永琪親背乾隆逃出火中。三十年(1765)十一月,封和碩榮親王。深得乾隆鍾愛,曾屬意其繼承大統。永琪封王后即染病不起,四個月後不幸以26歲英年早逝,諡號“純”,即“和碩榮純親王”。
可以看到,榮王的博學多才,工書善畫,恪盡孝道正是乾隆覺其“貴重”的主要原因。因為這幾個方面正是乾隆帝所推崇並親歷實行的,榮王在這幾個方面都做的十分出眾。尤其是九洲清宴殿火災一事,乾隆當時曾因為和親王愛新覺羅·弘晝沒有及時前去救援一事大發雷霆,而榮王親自將乾隆背出火中,想必在乾隆心中造成了不小的震撼,也就是在此事過後的第一個可以封王的年份(清廷親王的冊封每五年進行一次),乾隆就將年僅24歲的永琪封為榮親王。
應該注意到的是,榮王的冊封是在其身前,而不是死後追封。這在乾隆的諸子中,只有三人有這樣的殊榮:皇五子愛新覺羅·永琪(封榮親王)、皇十一子愛新覺羅·永瑆(封成親王)、皇十五子愛新覺羅·永琰(封嘉親王,即嘉慶帝)。而永琪是最早享受這一榮譽的。
此外,“榮”字也是一個十分尊貴的字。清史上還有另一位榮親王,就是順治帝寵妃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這位皇子只活了三個月便去世,順治帝本想追封其為皇太子,但因孝莊皇太后阻攔,只得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由此可見,乾隆封永琪為“榮親王”,本身就已說明了對他寄寓的厚愛的期望。
其次,榮王的諡號“純”,也能說明乾隆對他的鐘愛。因為乾隆自己的諡號也是“純”,在乾隆帝諸多的兒女中,沒有任何其他一個可以享受與父親同用一個諡號的殊榮。從同用一個諡號來看,至少榮王和乾隆有很多相似之處,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乾隆對榮王的喜愛。
皇長子永璜,生於雍正六年(1728),卒於乾隆十五年(1750);
皇次子永璉,生於雍正八年(1730),卒於乾隆三年(1738);
皇三子永璋,生於雍正十三年(1735),卒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
皇四子永珹,生於乾隆四年(1739),卒於乾隆四十二年(1777),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1763)出繼為履懿親王孫。
皇五子永琪,生於乾隆六年(1741),卒於乾隆三十一年(1766)。
也就是說,由於永璜、永璉、永璋均早逝,永珹又於二十八年過繼給他人,在乾隆二十八年十一月至永琪逝世的三十一年三月初八日為止,永琪確確實實是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由於“皇長子”的身份在協助皇帝上必然有比其他皇子更多的機會和責任,乾隆也有更多的機會看到這位皇子的才能。想必也是乾隆喜愛永琪的另一個原因。
另外,乾隆曾說:“其時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更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演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示明言,及復因病旋逝。”此話是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使馬戈爾尼謁見乾隆時,乾隆帝在談到諸位皇子時提到的。在外國時節面前毫不諱言地指出要傳位於榮王,又是在榮王逝世二十多年後,足以表現乾隆對榮王的喜愛和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