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段崇瑞003

    藥物外滲的處理: 1 藥物處理 如發生藥物外滲,應立即停止輸液,拔針前應儘量抽出外滲的細胞毒藥物,並應用相應的拮抗劑,從原靜脈通路注入或在外滲區域性面板皮下注射,使拮抗劑更容易接近細胞毒藥物,起到最佳效果。如碳酸氫鈉可用於蒽二腙類藥物解毒;透明質酸酶用於植物鹼類藥物(如長春新鹼、紫杉醇、長春醯胺等)外滲等。 2 非藥物處理 (1)一般在藥液外滲的48h內,應抬高受累部位,以促進區域性外滲藥物的吸收。(2)冷敷:可減輕皮損程度,收縮毛細血管,減輕區域性出血和疼痛,如可減輕蒽環類抗癌藥、紫杉醇、氮芥等所致皮損程度[1],可用冰袋冷敷藥物外滲處面板24~48h(時間長短以病人耐受程度為限)。(3)熱敷:適用於植物鹼類抗癌藥物如長春新鹼、長春花鹼及脫水藥物如甘露醇外滲等。溼熱敷可加快外滲藥物的吸收與分散,減輕藥物外滲所致面板傷害。拔針後不可立即熱敷,以免引起皮下出血。   需注意的是蒽環類抗癌藥物外滲後禁用熱敷,植物鹼類抗癌藥物區域性冷敷會加重其毒性。 3 手術處理 一旦發生外滲且保守治療失敗而形成潰瘍者,需請整形外科會診,徹底清創或植皮整形術,保證肢體的功能和外觀。 4 心理指導 向病人解釋對藥物外滲處理的重要性,要求病人積極配合治療,解除思想壓力,爭取儘快恢復健康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香蕉的種類有幾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