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快走絲國標是0.018mm,不過一般企業自定的檢驗標準各不相同,大概在0.020mm左右,慢走絲中國產的一般都能達到0.005mm,進口的可能還會高一點.不過一個企業和一個企業的精度標準都不同只能根據你的需要選擇編制線切割加工程式時補償量的確定在編制線切割加工程式時, 補償量Δ 的計算方法為:Δ= 電極絲半徑+ 電火花單邊放電間隙±模具單邊配合間隙。其中單邊放電間隙對高速走絲線切割機而言,通常取值為0. 01mm。這對一般精度的模具來說可以滿足要求, 但對精度要求較高的模具來說, 機械地套用此方法就顯得不足。本人據工作實踐經驗認為: 在編制高精度模具的線切割程式時, 應針對模具的具體要求和機床的特點, 適當修正單邊放電間隙的取值和考慮留有一定的研磨量,這樣可有效地提高模具加工精度和延長模具使用壽命。
(1) 放電間隙的確定 單邊放電間隙不一定是0. 01mm。因為脈衝電源的功率不一樣, 再加上切割時所選擇的電引數和切割速度是隨具體情況變化的。即使電源引數不變, 切割速度不變, 由於材料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就不同。同樣的材料, 厚度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材料厚,單邊放電間隙小; 材料薄,單邊放電間隙大。如果電源引數不變, 材料與材料厚度不變, 切割速度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就不同。切割速度快, 單邊放電間隙小; 切割速度慢, 單邊放電間隙大。如果其他條件都相同, 電源引數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甚至冷卻液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所以線上切割加工時,不能說間隙一定是0. 01mm , 可能大於0. 01mm , 也可能小於0. 01mm。一般大於0. 01mm 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我們在加工高精度模具時,一定要在與工件同等的條件下測試一下單邊放電間隙。
(2) 線切割加工對工件表面的影響透過對線切割表面金相分析和硬度試驗發現,工件表面厚薄不均,表面有5~30μm 的淬硬層,淬硬層內有2~4μm 的低硬層,這說明線切割加工對工件表面有影響, 有重新淬火的現象, 表層硬度更高, 但由於線切割在加工過程中, 工件是區域性受熱, 造成工件受熱不勻而產生很淺的微裂痕。這樣經線切割加工後, 工件表面有不到0. 01mm 的表層不耐磨, 也就是有些書中所說的“脆松的熔化層”。模具隨著衝壓次數的增加, 這層脆松的熔化層會漸漸磨去, 使模具間隙增大。所以為了提高模具壽命, 模具配合間隙較小時要留適當的人工研磨量,人為地把低硬層去掉。如果用?. 18mm 鉬絲加工一套模具, 凹模尺寸為實際尺寸, 凸模與凹模配合間隙雙面為0. 03mm。凸模固定板與凸模配過盈雙面0. 01mm。在確定補償量時, 首先測量一下火花間隙(可根據平時經驗、機床的特點以及日常記錄資料確定) 。測量方法: 用同樣厚度的材料, 同樣的引數, 同一速度加工一個4 mm ×4 mm的方衝頭, 設補償為+ 0. 1mm。加工後用千分尺測量其尺寸為3. 99mm×3. 99mm。由此可推出單邊火花間隙為0. 015mm , 同理可測出其他的火花間隙。假設火花間隙都為0. 015mm。
現在來確定一下模具補償量:
凹模補償量Δ1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 0. 09 - 0. 015 - 0. 01= - 0. 115 (mm) 凸模補償量Δ2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單邊配合間隙= 0. 09 + 0. 015 + 0. 01 - 0. 015= 0. 1 (mm) 衝頭固定板補償量Δ3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單邊配合間隙 = - 0. 09 - 0. 015 -0. 01 + ( - 0. 005)= - 0. 12 (mm) 由上例可見,操作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機床的特點, 合理確定補償量,以保證模具的加工精度。
一般快走絲國標是0.018mm,不過一般企業自定的檢驗標準各不相同,大概在0.020mm左右,慢走絲中國產的一般都能達到0.005mm,進口的可能還會高一點.不過一個企業和一個企業的精度標準都不同只能根據你的需要選擇編制線切割加工程式時補償量的確定在編制線切割加工程式時, 補償量Δ 的計算方法為:Δ= 電極絲半徑+ 電火花單邊放電間隙±模具單邊配合間隙。其中單邊放電間隙對高速走絲線切割機而言,通常取值為0. 01mm。這對一般精度的模具來說可以滿足要求, 但對精度要求較高的模具來說, 機械地套用此方法就顯得不足。本人據工作實踐經驗認為: 在編制高精度模具的線切割程式時, 應針對模具的具體要求和機床的特點, 適當修正單邊放電間隙的取值和考慮留有一定的研磨量,這樣可有效地提高模具加工精度和延長模具使用壽命。
(1) 放電間隙的確定 單邊放電間隙不一定是0. 01mm。因為脈衝電源的功率不一樣, 再加上切割時所選擇的電引數和切割速度是隨具體情況變化的。即使電源引數不變, 切割速度不變, 由於材料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就不同。同樣的材料, 厚度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材料厚,單邊放電間隙小; 材料薄,單邊放電間隙大。如果電源引數不變, 材料與材料厚度不變, 切割速度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就不同。切割速度快, 單邊放電間隙小; 切割速度慢, 單邊放電間隙大。如果其他條件都相同, 電源引數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甚至冷卻液不同, 單邊放電間隙也不同。所以線上切割加工時,不能說間隙一定是0. 01mm , 可能大於0. 01mm , 也可能小於0. 01mm。一般大於0. 01mm 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我們在加工高精度模具時,一定要在與工件同等的條件下測試一下單邊放電間隙。
(2) 線切割加工對工件表面的影響透過對線切割表面金相分析和硬度試驗發現,工件表面厚薄不均,表面有5~30μm 的淬硬層,淬硬層內有2~4μm 的低硬層,這說明線切割加工對工件表面有影響, 有重新淬火的現象, 表層硬度更高, 但由於線切割在加工過程中, 工件是區域性受熱, 造成工件受熱不勻而產生很淺的微裂痕。這樣經線切割加工後, 工件表面有不到0. 01mm 的表層不耐磨, 也就是有些書中所說的“脆松的熔化層”。模具隨著衝壓次數的增加, 這層脆松的熔化層會漸漸磨去, 使模具間隙增大。所以為了提高模具壽命, 模具配合間隙較小時要留適當的人工研磨量,人為地把低硬層去掉。如果用?. 18mm 鉬絲加工一套模具, 凹模尺寸為實際尺寸, 凸模與凹模配合間隙雙面為0. 03mm。凸模固定板與凸模配過盈雙面0. 01mm。在確定補償量時, 首先測量一下火花間隙(可根據平時經驗、機床的特點以及日常記錄資料確定) 。測量方法: 用同樣厚度的材料, 同樣的引數, 同一速度加工一個4 mm ×4 mm的方衝頭, 設補償為+ 0. 1mm。加工後用千分尺測量其尺寸為3. 99mm×3. 99mm。由此可推出單邊火花間隙為0. 015mm , 同理可測出其他的火花間隙。假設火花間隙都為0. 015mm。
現在來確定一下模具補償量:
凹模補償量Δ1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 0. 09 - 0. 015 - 0. 01= - 0. 115 (mm) 凸模補償量Δ2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單邊配合間隙= 0. 09 + 0. 015 + 0. 01 - 0. 015= 0. 1 (mm) 衝頭固定板補償量Δ3 = - 鉬絲半徑- 單邊火花間隙- 研磨量+ 單邊配合間隙 = - 0. 09 - 0. 015 -0. 01 + ( - 0. 005)= - 0. 12 (mm) 由上例可見,操作者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及機床的特點, 合理確定補償量,以保證模具的加工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