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遙望燕園

    不知從何時起,網上興起一陣埋汰劉邦的風。

    先是說劉邦無賴,後又說劉邦流氓,還有一些「技術流」搞出了劉邦的口頭禪,他們說劉邦的口頭禪是「為之奈何」,這四個字的意思是「現在的這種情況,怎麼辦才好呢?」

    為什麼要給劉邦搞出這種口頭禪呢?因為這個口頭禪能顯示出劉邦無能啊!遇到事情的時候,本事大的人往往是眉頭一展,計上心來,沒本事的人只能徒呼奈何,像「技術流」筆下的劉邦一樣,狂問屬下,我們該怎麼辦啊,我們該怎麼辦。

    劉邦的口頭禪,果然是「為之奈何」嗎?

    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是否像「梁山好漢獨愛牛肉」一樣不靠譜,我特意統計了《史記》中劉邦說過的所有話,「為之奈何」、「今為奈何」、「為將奈何」、「顧為奈何」等意思幾乎一致的話語,丟擲互見法的重複記錄,多達9處。

    但如果僅憑頻率就算做口頭禪,我還可以說「未能也」、「不能也」、「不如也」是口頭禪呢,因為他們出現的頻率高過「為之奈何」及「為之奈何」意思相近的話。

    甚至可以把「善」也算做劉邦的口頭禪,因為劉邦每同意一件事,就會稱「善。」

    實際上,《史記》中的「為之奈何」之所以出現的頻率高,是因為《史記》記載了劉邦問計的經過,問計的時候,劉邦不說「為之奈何」還說什麼?難道先說說自己的計策,而後補一句,我就是拋磚引玉,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這是表現型領導愛玩的,真正需要臣下出謀劃策時,領導往往是一言不發,就問怎麼辦,然後才眾多計策中選取自己鐘意的那個。

    很顯然,劉邦兩年時間內當上漢王,五年時間內當上皇帝,靠的不是項羽那般自我表現,而是群策群力,所以劉邦問計時一定會說,「為之奈何?」

    至於我剛剛提出的「未能也」出現的頻率高,是因為劉邦和張良的一段對話,那段對話中,張良否定了酈食其的一個計策,張良否定的時候,拿著劉邦飯桌上的筷子,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問劉邦,劉邦連答了七個「未能也」,再加上劉邦在別處回答其他謀臣問題時也說過「不能也」、「不如也」,自然就超過「為之奈何」的數量了啊。

    實際上,如果說劉邦真有什麼口頭禪,這口頭禪也不會是「為之奈何」、「未能也」、「善」之類的,這明顯是在提問和回答,沒有人會說我平時做選擇題時選「C」的時候多,所以我的口頭禪就是「C」吧?

    刨除這些不可能是口頭禪的話語,我認為唯有「乃公」或「腐儒」一類的罵人話可以算上劉邦的口頭禪。

    在《史記·留侯世家》、《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中共記載了劉邦三次說「乃公」或「而公」,一是當張良的面罵酈食其,一是當呂后的面罵劉盈,一是當陸賈面罵陸賈,「而公」或「乃公」很難翻成現代白話文,如果真要翻成現代白話文,大概相當於相聲中的「我是你爸爸」,也就是說,劉邦跟郭德綱等相聲人一樣,喜好玩倫理哏,開倫理的玩笑。

    在《史記·黥布列傳》中,記載了隨何當面懟劉邦的事,在這段記載中,隨何對劉邦稱自己為「腐儒」表示不滿,稱自己的本事遠勝於五萬步兵或五千騎兵,而劉邦也在被懟後心悅誠服。

    在《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等篇章中,也記載了劉邦對儒生的蔑視,動不動就稱他們為「豎儒」。

    「豎儒」也好,「腐儒」也罷,都是罵人話,罵人跟喝酒、好色可以並列為劉邦的三大愛好,所以「豎儒」或「腐儒」可以算做劉邦的口頭禪,「豎儒」再和「而公」搭配著用,罵人效果更佳,劉邦當張良面罵酈食其時就是搭配著用的:「豎儒,幾敗而公事!」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史記·高祖本紀》、《史記·外戚世家》、《史記·楚元王世家》、《史記·蕭相國世家》、《史記·留侯世家》、《史記·陳丞相世家》、《史記·張耳陳餘列傳》、《史記·魏豹彭越列傳》、《史記·黥布列傳》、《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史記·田儋列傳》、《史記·張丞相列傳》、《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史記·季布欒佈列傳》、《史記·萬石張叔列傳》、《史記·吳王濞列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回收站的文件被清空後怎麼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