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雲軒書法

    我認為陸游就是。

    公元1202年,78歲的南宋大詩人陸游仍不能過退休日子,他被朝廷重新啟用,到杭州修撰國史。直到他80歲的春天,經再三打辭職報告,他才獲准得以告老還鄉,回到老家山陰(今紹興),在鄉村養老。

    1204年1月30日,80歲的陸游用朋友贈送的猩猩毛筆,將與村中父老過從所作的八首詩,寫成了一件《自書詩卷》。寫的時候,他也許沒有太多的想法,因為類似的抄寫自己的詩作,對於一生寫過近萬首詩的陸游來說,不過是家常便飯。

    可是,這次出大事了。他寫了一件傳世書法。

    也許是解甲歸田心情舒暢,使陸游一生的書法修煉出現了昇華;也許是這支神秘的“猩猩毛筆”特別順手,心手雙暢紙墨相發,才催生出這件經典之作。

    2002年在上海博物館舉辦的72件中國書畫“國寶展”中,就有這件陸游的《自書詩卷》。

    陸游的書法,就是他的“詩外功”。直到去世的前一年,他還在“數行晉帖閒臨”。“平生江湖心,聊寄筆硯中”,詩歌與書法,是陸游一生的最愛。他的詩集中有十幾首詠及醉後作草的詩歌。他自稱:“草書學張顛(唐人張旭),行書學楊風(五代人楊凝式)。”此外,他於二王父子、懷素、蘇軾、黃庭堅等前賢書法,無不涉獵,並形成鮮明的豪放拙樸的個人特色。  

    看來陸游的書名,實為詩名所掩。除了南宋四大詩人以外,他還與朱熹、范成大、張即之並稱為南宋四大書法家。  

    我曾兩赴旅順博物館觀看《東北流散清宮書畫》,曾長時間駐足在陸游的這件《自書詩卷》真跡前,813年過去,能有幸如此近距離打量放翁筆墨,以這種方式讀一讀他的晚年詩作:“原上一縷雲,水面數點雨”、“秋高山色青如染,寒雨霏微時數點”“霜雕老樹寒無色,風掠枯荷颯有聲”…… 陸游對鄉村生活的描繪,句句透著蕭瑟。細細體味,這與陸游的“遺民淚盡胡塵裡,南望王師又一年”何其相似。看來人生暮年還鄉閒居的詩人並不開心。

    朱熹稱陸游的書法“筆札精妙,意致高遠”。再觀這件《自書詩卷》,實在對得起朱老夫子的評價。人書俱老的陸游,已經不計工拙,信筆為之,既有顏魯公的厚重,又有蘇東坡的灑脫。年屆80歲時所書,卻能夠精氣沛然,貫注首尾,略無衰颯之象,用前人的評語來說,就是“時年八十矣,書法勁逸,老年不衰如此”(清孫承澤《庚子銷夏記》卷一)。

    “鐵馬冰河入夢來”。看陸游書法,和讀他的詩一樣,實在痛快酣暢,難怪他自我評價“縱酒長鯨渴吞海,草書瘦蔓飽經霜。”這份老當益壯的雄心,實不可學。在風雨飄搖的南宋朝,心憂天下的陸游亦書亦詠地活到86歲,獨享高壽,實殊不易。

    看書畫還得看真跡。隔著玻璃櫥窗,總比隔著一臺印刷機要美妙得多!

    我用手機恭恭敬敬地拍下了延展著的這件經典之作,筆墨中,我似乎又感受到了一個更加真實的陸游。這是一個滿腹才情而又心憂天下的倔老頭。他的字裡行間、一筆一畫都透著一股子倔勁兒。80歲老人,下筆還如此果敢勁健,輕重自如,行雲流水,大氣而不小巧,古樸而不秀媚,真是如有神助。

    因為展覽未能展開全卷,所以我拍的圖片並不完整,但和一些印刷品相比,自我感覺還是能更親切一些。這裡選擇性帖出幾張,供同道欣賞。

    展標介紹:“此卷書體瀟灑遒勁,有大氣磅礴之勢。老辣又天真,時作沉重之筆,偶又輕鬆帶過,形式不拘一格,不計工拙,可看出十分放鬆隨意,空白處使章法有致。”

    對此我完全同意。此外,還頓生感嘆,古人以詩文養字,以修養志趣寫心,形神兼備,方能源遠流長;今人徒以技取巧,有形無神,不知面對古人真跡,有無羞愧之心否。

    除了精深的文化修為之外,還有一種情愫最為寶貴,那就是家國情懷。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如此,蘇東坡的《黃州寒食帖》也莫不如此:一個是保家衛國痛失親人,一個是江湖之遠壯志難酬。

    1210年1月26日,憂思成疾,病情日重的陸游與世長辭,享年86歲。臨終之際,陸游留下絕筆《示兒》作為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排球比賽中的常用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