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箇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稜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①文題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 ②開篇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 ③文章中間 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 ④結尾 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遊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係,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髮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型別: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③常用的論證方法: 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簡筆與繁筆》:舉洋洋灑灑百萬言的《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斷,景陽崗的山神廟,一個“破落”使境界荒蕪之景全出。這裡兩個字對百萬言,可謂用簡到了極點。同樣作品裡作者寫繁筆的好處時,卻又舉了短篇小說《社戲》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說是極為典型。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並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 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 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魯迅的《拿來主義》中把文化遺產喻為一所大宅子,列舉一個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度來表達作者對文化遺產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形象、生動,給人們以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今年高考一則優秀作文題為《四幕劇》,其中的第二幕劇寫了這樣一個內容: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裡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文章中寫的這段話對比鮮明,對待生活的悲觀和樂觀躍然紙上,正如該文作者說: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後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因此我選擇前者。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近兩年高考沒有考查名句,全給高中生造成一種誤解,不考就不積累是不對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是春住處?”秦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往。“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沙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花—世界》) 我只是選取了該文的一個部分,議論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詩詞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說了罷。 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我們也不再細說了。
議論文的三要素: 1、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箇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 論點應該鮮明、準確、概括,絕不可模稜兩可,讓人捉摸不定。論點的位置一般有四個: ①文題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 ②開篇 如《改造我們的學習》 ③文章中間 如《拿來主義》《論積貯疏》 ④結尾 如《過秦論》“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2、論據 用來證明論點的材料,有事實論據和理論論據兩種。事實論據用事實來說話,而理論論據靠經典性取勝。論據必須圍繞中心論點,這是一個最基本的要求。選用的事例與論點若不能保持一致,勢必削弱說服力量。像1999年高考作文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若寫議論文,就必須要弄清“記憶”與“記憶力”的區別,有的考生所舉的事例就明顯犯了論據與論點遊離的錯誤,舉了郭沫若倒背《紅樓夢》的事例,使說服力大打折扣。 選用事實論據還要注意幾點: ①論據必須具有典型性。 典型就是指論據要具有代表性。 ②論據必須具有新穎性。不少學生的議論文寫作離不開一些陳舊的事例,像一寫失敗與成功的關係,似乎就離不開愛迪生髮明燈泡,一寫逆境成才就非寫張海迪不可,類似的內容不是說不可以用,而是說你用,他用,大家都用,誰的作文與眾不同呢? ③論據的表述要精練、簡要,與記敘文的表述不同,它只要求表述出與論點相關的內容即可。 3、論證:是議論文寫作的重要一環,它包含的內容也較多。 ①論證的基本型別:立論、駁論。立論從正面論述,駁論從反面論述。我們寫議論文一般以立論為主。 ②論證的基本結構層次:三段論式的結構。 提出問題(是什麼)→分析問題(為什麼)→解決問題(怎麼辦) 也即: 引論 本論 結論 常見的論證結構: a、總分總式結構 b、對照式結構 c、層進式結構 d、並列式結構 一篇文章中段與段之間,句與句之間靈活地運用多種論證結構層次會使議論文更具活動性。 ③常用的論證方法: a、例證法,用典型事例作論據來證明論點。 《簡筆與繁筆》:舉洋洋灑灑百萬言的《水滸傳》中“武松打虎”片斷,景陽崗的山神廟,一個“破落”使境界荒蕪之景全出。這裡兩個字對百萬言,可謂用簡到了極點。同樣作品裡作者寫繁筆的好處時,卻又舉了短篇小說《社戲》中的例子,也不得不說是極為典型。 運用例證法要注意對事例敘述的方法。注意並列的幾個事例的順序,還要注意安排的詳略,大家熟知的材料要略寫,不熟知的要詳寫。 b、喻證法,增強了作品論證的形象性。 運用喻證法要注意本體、喻體的相似性。魯迅的《拿來主義》中把文化遺產喻為一所大宅子,列舉一個青年對待大宅子的態度來表達作者對文化遺產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形象、生動,給人們以很深的印象。 c、對比論證:這種方法可以增強論證的鮮明性,使讀者清楚作者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今年高考一則優秀作文題為《四幕劇》,其中的第二幕劇寫了這樣一個內容: 背景:一個小餐館中,一張桌子,面對面坐著兩個人,他們面前的盤子裡各有半個甜面圈。 A:唉!天哪!只剩下半個甜面圈。(A一臉的無奈) B:上帝!真是太好了,還有半個甜面圈。(B一臉快樂狀) 文章中寫的這段話對比鮮明,對待生活的悲觀和樂觀躍然紙上,正如該文作者說:樂觀的人在被玫瑰刺傷後仍會說多美的花,悲觀的人在看到刺時就會說多糟啊。我選擇玫瑰的美,因此我選擇前者。 d、引證法,除引用名人名言以外,我建議同學們應該多積累一些古典詩詞中的名句,它一方面能加強論證的力量,另一方面,它還可以豐富文章的內容,增強議論文的文學性。 近兩年高考沒有考查名句,全給高中生造成一種誤解,不考就不積累是不對的。 浙江一考生在2000年作文中有這樣一段話:人與人如此的不同。信手翻著宋人話本《碾玉觀音》,不由得這樣想。話本的開頭是這樣的疑問,“春已歸去,不知哪搭是春住處?”秦觀說:春是到江南去了,“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往。“蘇小妹說,春是被帶走了。”燕子銜將春色去,沙窗幾陣黃梅雨”。還有蘇軾說、秦觀說……(《—花—世界》) 我只是選取了該文的一個部分,議論文中部分名句或古典詩詞曲的引用的效果就不用再說了罷。 論證方法還有引申論證、因果論證,我們也不再細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