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萬曆皇帝的生母慈聖皇太后李氏,堪稱明朝最嚴厲的太后。雖然正史中並沒有記載李氏的家庭背景,但根據合理的推測可知,她極有可能是平民之女,但容貌似乎很漂亮,而且為人頗有心機。李氏15歲時以都人身份(宮女)進入裕王府服侍朱載垕(明穆宗),兩年後便為他生下第三子朱翊鈞,進而被晉升為側妃。

    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明世宗駕崩,朱載垕繼位為帝。由於穆宗的長子朱翊釴、次子朱翊鈴皆早夭,所以朱翊鈞便被冊立為太子,而李氏則晉升為貴妃,地位僅次於陳皇后。穆宗在位僅6年便駕崩,年僅10歲的太子朱翊鈞繼位,是為明神宗。朱翊鈞即位後,將陳皇后與生母李貴妃並尊為太后,但李氏在宮中的影響力,明顯要超過陳太后。

    李太后出身低賤,也沒有讀過什麼書,在宮中本無出頭之日,僅僅因為兒子的緣故,才得以徹底改變命運。在常人看來,李氏母因子貴,理應對明神宗倍加疼愛、呵護,就算不能任其胡作非為,至少也應該儘量順著他,不應當管束太多。然而跟大多數“護犢子”的母親不同,李氏對兒子的管束非常嚴格,就算是在普通人的家庭,也很少見到此等現象。

    據史書記載,李太后對兒子的學業督促甚嚴,有時候明神宗不願讀書,太后便會派人將他召來,讓他長時間罰跪,以反省自己的錯誤。每次明神宗在經筵聽完儒臣的講授歸來,李太后必然會要求他複述經筵上的內容,若其不能回答或回答有誤,同樣會被罰跪。如此一來,明神宗便不敢偷懶,學業由此大為精進。

    除了督促兒子的學業外,李太后也時時關注明神宗的上朝情況,每逢上朝之日(正常情況下是三日一朝),便會在當天五更時分來到皇帝的寢宮,催促他趕緊起床、梳洗,然後帶著他乘坐御輦,一同趕赴朝堂。正是在母親的嚴厲督促下,即位之初的明神宗非常勤奮,從未缺席過任何一次朝會。

    然而明神宗畢竟是少年天子,不僅喜歡玩,而且遇事愛衝動,難免會犯錯誤。每當此時,李太后便會對他進行重罰,絲毫不會進行迴護。某次,明神宗在西城曲宴上喝多了酒,興起之餘便命內侍給他唱最新的小曲兒以助興,在遭到婉拒後便想殺死他,幸虧侍從們勸阻才作罷。明神宗也是頑皮,既然無法殺死內侍,便一邊笑罵他,一邊命人割取他的頭髮以作懲罰。

    李太后得知訊息後,便命太監傳話給首輔張居正,命他上疏切諫,並替皇帝起草罪己御札,對自己的失德之行進行懺悔。不僅如此。李太后還將明神宗召來罰跪,並歷數他的過錯,語氣極為嚴厲。明神宗見母親很生氣,便哭著請求原諒,許久之後才獲得寬恕。此類事件還有很多,在此不再一一羅列。

    李太后在嚴格教育明神宗的同時,還把軍國重事交給張居正來打理,不遺餘力地支援他推行各項改革。正是在李太后的鼎力支援下,張居正才能順利地推行“一條鞭法”、“考成法”等改革措施,使得國力重振,吏治為之一新。正因如此,史書對李太后不吝讚美之詞,稱“萬曆初政,委任張居正,綜核名實,幾於富強,後之力居多。”(見《明史·卷一百十四》)。

    萬曆六年(1578年),明神宗大婚典禮結束後,李太后宣佈返回慈寧宮,雖然名義上不再管束兒子,但在關鍵時刻卻還是會站出來,幫他“收拾殘局”。例如,明神宗因為嫌棄王恭妃出身低賤,便一直拒絕立其所生長子朱常洛為儲君,並打算立鄭貴妃所生的皇三子朱常洵為儲,為此不惜和大臣們爭執、扯皮長達15年時間,史稱“國本之爭”(1586-1601年)。

    “國本之爭”造成皇帝與官僚集團間的尖銳對立,致使明朝政局動盪不安,在這種情況下,李太后果斷站出來,命令兒子必須立朱常洛為太子。在母親的逼迫和群臣無休止地勸諫下,心力交瘁的明神宗最終妥協,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正式冊立朱常洛為太子。正因為李太后“一錘定音”之舉,才使得明朝避免陷入無休止的混亂當中,可謂功莫大焉。

    但經此一事,倍感受辱的萬曆帝便開始以怠政來懲罰朝臣們對他的逼迫,並日漸墮落萎靡,而李太后看在眼裡,卻再不能做出管教約束。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二月,李太后薨逝,終年69歲,死後與明穆宗一起合葬昭陵。李太后雖然管教明神宗甚嚴,但終究未能讓他成為一代明君,甚至都不能稱之為合格的皇帝,若她泉下有知,是否會感到羞愧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調整車用天然氣減壓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