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一葉楓流

    噴氣式戰鬥機有好幾種分類法。到F-22,從四代到七代、八代都有。

    二戰末期出現了噴氣式戰鬥機,戰後初期各個航空強國都在發展噴氣式技術。飛機氣動外形從螺旋槳飛機的平直機翼演變到後掠翼是第一個變化。提高了飛行速度。但是這個變化不是革命性的。高速飛機也有采用小展弦比的平直機翼。用後掠翼劃代不充分。

    戰鬥機的武器從機槍和機炮發展到了空對空導彈,但是用導彈來給飛機劃代容易錯過飛機真正的變革。比如亞音速飛機和早期超音速飛機都採用相同的導彈。

    同理,雷達也不是主要的劃代依據。

    真正對飛機產生影響的是速度。突破音障是戰後噴氣式飛機的第一件大事。超音速給飛機從結構上到裝置上,再到氣動外形上都產生革命性影響。超音速應該是兩代戰鬥機的主要差別。

    噴氣式戰鬥機從出現到超音速用了十年時間。而達到二倍音速沒用5年時間。F-100在1954年服役,F-104在1958年服役,F-106在1959年服役,F-4在1960年服役,米格-21在1959年服役,英國閃電在1959年服役,瑞典SAAB 35在1960年服役,法國Phantom在1961年服役。用M2劃代有點太侷促了。

    超視距導彈AIM-7D麻雀的射程在1959年已經超過30公里。同期法國的R.530也達到20公里,成為美國之外第二種超視距空空導彈。因此用超視距能力劃代也容易導致混亂。

    60年代發展後續戰鬥機的過程中,美國注重1967年服役的戰鬥轟炸機F-111,蘇聯是1970年服役的米格-23,法國的PhantomF.1在1973年服役,瑞典SAAB 37在1971年服役,蘇聯的蘇-15服役在1965年,但是改進缺點後的蘇-15是在1969年服役的。

    這一時期的戰鬥機只有PhantomF.1的超R.530和米格-23具有超視距作戰能力。瑞典SAAB 37還是隻有響尾蛇導彈。

    美國在F-111上栽了跟頭,又遇到了米格-25,迅速調整方向,研製新一代的F-15戰鬥機,把格鬥效能和超視距作戰結合起來。美國海軍也把多用途戰鬥機改為防空戰鬥機F-14。立刻領先前述的法瑞蘇戰鬥機。包括同期中國的殲八。

    美國放棄了失敗的戰鬥機,蘇聯堅持了不成功的戰鬥機。分歧由此產生。美國沒有算失敗的F-111,蘇聯加上了不成功的米格-23。在美國裝備第三代戰鬥機的時候,蘇聯和歐洲國家正在裝備升級版的第二代戰鬥機。

    雖然米格-23和F-15在時間上接近,但是技術性能上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理念。

    米格-23和F-4是相同的設計思想,區別是實現這個思想的方法不太一樣。

    蘇聯按照F-15的理念設計的是蘇-27和米格-29,已經晚了F-15十多年。

    戰鬥機劃代不是按照時間劃分的,不是說出現的時間晚,就是新一代戰鬥機。蘇聯的米格23採用變後掠翼,美國的F-14和歐洲的狂風也採用變後掠翼。當時的轟炸機B-1和圖-160也採用變後掠翼。只能說蘇聯用三代機的技術設計出一個二代機而已。

    嚴格來說美國的F-14和歐洲的狂風和米格-23是同一代戰鬥機。從F-15開始才是第四代戰鬥機。不過對於美國來說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海軍沒有第四代戰鬥機,空軍沒有第三代戰鬥機。

    法國匆匆忙忙加班加點趕製出一架Phantom2000來和F-16爭奪市場。

    歐洲和蘇聯在空中優勢戰鬥機的概念上滯後於美國。但是馬上多用途戰鬥機的概念就出現了。F-15反倒是逐漸變成支流。也發展出自己的多用途戰鬥機F-15E。蘇聯的蘇-27也變成了蘇-30。美蘇的第三代戰鬥機都演變成多用途戰鬥機了。

    米格-23應該是二代半,因為和二代機沒有本質差別。F-14也類似。如果把米格-23單獨列為第三代戰鬥機,F-15、蘇-27就是第四代戰鬥機。現在都把F-15E和歐洲三風當做是第四代半戰鬥機,而不是第五代戰鬥機。

    雖然俄羅斯在戰鬥機劃代上強詞奪理。美國也順水推舟把自己的F-22升級第五代戰鬥機。反正也沒有人關心第二第三代的區別。所以由於俄羅斯漲價,歐美也跟著提價。第五代戰鬥機的核心標誌是隱身效能。其他相控陣雷達資料鏈都是錦上添花的。

    中國的殲-20和美國的F-22採用同時代的技術,也可以跟著漲價到第五代戰鬥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將氣墊鞋洗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