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047714708659

    這是諸葛亮編的故事,先主劉備已死,死無對證此其一,用先主之言堵悠悠眾口,諸葛亮不愧傑出的政治家,玩死人還有理,高!

  • 2 # 寄暇學宮

    先看兩段記載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記載: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三國志董劉馬陳董呂傳第九》記載:

    “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劉備臨死前交代給諸葛亮的這兩件事,一件是託孤,另一件就是叮囑馬謖不可大用。這兩件事,事情的輕重是不一樣的,在聞者心中重視程度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託孤作為重中之重,在諸葛亮心中自然重於泰山;馬謖不可大用(還不是不能用),在諸葛亮心中自然也就輕於鴻毛了。這也是人之心理常態。

    劉備在對諸葛亮交代後事之後,突然又來一句:“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驚懼之餘,涕泣表白。在被劉備猛不丁地驚嚇之後,自然腦中全是託孤之詞,哪裡還能再存半點“馬謖不可大用”。

    以後的時光裡,偏偏馬謖又和諸葛亮投緣。諸葛亮自然將劉備的叮囑忘到爪哇國去了。估計要不是馬謖丟失街亭一事,諸葛亮還真不一定能想起劉備還說過這麼一句話。

    還有就是劉備的說話方式,也導致了諸葛亮沒有把“馬謖不可大用”放在心上。

    劉邦:“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安劉氏天下的肯定是周勃,可以叫他擔任太尉之職!

    漢文帝:“即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將兵。”一旦有什麼緊急情況,可以叫周亞夫領兵!

    劉備:“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馬謖言過其實,不可以重用,你自己看看吧!

    劉邦、漢文帝說話明確,斬釘截鐵;劉備說馬謖不可大用,也不是不可以用,模稜兩可。

    看這爺仨說話辦事的方式,你會對誰說的話印象深刻?

    劉邦要是看見劉備這副德行,恐怕要氣活過來:“爹是英雄兒好漢,怎麼偏偏出了你這麼個孫子?”

  • 3 # 暮雨夜行歸何處

    馬謖很有才能的,諸葛亮打南蠻的時候,馬謖出了很多不錯的建議,只是之後守街亭一失足成千古恨!被後人劃到趙括一類的人……

  • 4 # 看遍山川

    照理諸葛亮這麼一個充滿睿智,以國家利益為重的的人物應該從善如流,擺正自己的用人觀念,於公於私之間有分明的界線,但是他在馬謖的問題上偏偏走了彎路。

    劉備是提醒過他,馬謖為人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希望諸葛亮小心為妙,但諸葛亮出於私心和偏愛,置若罔聞不以為然,還是任用馬謖為高階軍事參謀。

    諸葛亮的私心在哪裡,從他個人來講,諸葛亮和荊襄馬良兄弟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據有關記載他們還存在一定的親屬關係,馬良稱呼諸葛亮為兄長。馬良受到重用,官至郎中,夷陵之戰時隨軍出征而後陣亡。諸葛亮失去馬良後自然會將更多的個人感情轉移到其兄弟馬謖身上。

    諸葛亮和馬謖的熱絡早已經超出了工作關係,馬謖自己也承認他和諸葛亮之間可以視作親如骨肉的父子。

    雖然在諸葛亮南征時馬謖提供了“攻心”的策略,使諸葛亮成功地平定了南方地區的叛亂,這讓諸葛亮更欣賞馬謖的才幹,認為他是能夠繼承自己事業的最佳人選,但是如果繼續提拔馬謖,光憑馬謖參謀人員的資歷顯然是不夠的。

    給馬謖以獨當一面的機會,讓他做一方面部隊的軍事主官,在戰場上真刀真槍地歷練建功後,諸葛亮才能服眾人之口。這才有了第一次北伐如此關鍵戰役,在至關重要的時候和要點上不用魏延,趙雲,而用馬謖。

    最後還得說到諸葛亮比較狹隘的人才地域觀念,即使在馬謖身上失敗了,諸葛亮寧可重用涼州天水人姜維,也不情願把衣缽交給有益州背景的其他人。在蜀漢政權中,劉備似乎還起用一些如法正等益州當地人士,等劉備過世之後,諸葛亮有意無意打壓益州人,將權力始終囊括在自己荊襄集團人員的手裡,這不得不說是諸葛亮有失偏頗的地方。

    創設地方政權建立國家,應該就著“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同一個目標”的原則來選拔重用人才,以地域區別對待只能慢慢架空自己的政權基礎,蜀漢到最後它的存亡和當地名流官僚,士族豪強沒有關係,不就很說明問題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列舉二十四孝圖故事中的三個故事並概括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