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殺》神司馬懿詳解
神司馬懿有很多的技能,最主要的三個技能是“忍戒”“拜印”“連破”。前期獲得“忍”,後期發動剩餘的技能,開始收割。
需要獲得很多的忍標誌,才可以發出後面的技能。
武將技能有:忍戒,拜印,連破,發動覺醒技“拜印”後可以獲得技能“極略”。
【忍戒】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司馬懿的一生可謂將一個“忍”字發揮至極。從早年間曹操任司空時,聽聞他的名聲,派人招他到府中任職,他見大漢已經名存實亡,就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再到曹操成為丞相後,使用強制手段闢他為文學掾,並讓他與世子曹丕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他始終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足見他在政治上的“隱忍”。在軍事上,平定在遼東起兵反叛的公孫淵時,司馬懿將計就計,故意示弱,趁公孫淵鬆懈,魏軍大起土山、開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不斷強攻,取得最終勝利。這些都為他最終終結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遊戲中,無論你是受到傷害還是主動棄牌,看似都只是些負面效果,但只要“忍”的住這一時,終能一展登壇“拜印”的風采。
【拜印】一般指古時首腦人物獲得權力的一種儀式,當年淮陰侯韓信就是得到漢高祖劉邦登壇拜將之禮,進而掌控二十萬東征漢軍的。雖然司馬大人生前未能親眼見證長孫司馬炎開創西晉王朝,但終在司馬炎稱帝時被追諡為:宣皇帝。所以將【拜印】設定為“覺醒技”甚為巧妙,頗有些“死而復生”進而一統華夏的意思,當中更為令人拍案叫絕的要屬獲得【極略】後擁有的5個技能,既有年輕時的自己、又有信賴依從自己的曹丕、還有同朝為官的賈詡、更有被自己屢屢擊退的東吳大帝孫權。當然,自己的死敵諸葛亮也將妻子黃月英“託付”其中。怪不得畫面中的老司馬掌中握有三團火焰,可謂橫跨三國,霸氣盡顯。
【連破】司馬懿在率軍攻打公孫淵時,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營,三戰皆捷,乘勝進圍襄平(今遼寧遼陽)。在三國的後期,司馬懿讓魏明帝曹睿下詔,令魏軍佔據秦嶺各大隘口,讓窮兵黷武、勞師遠征的蜀國多次北伐無功而返,大大削弱了蜀國的國力;在曹魏的中樞洛陽,司馬懿隱忍十年,於高平陵之變一舉將政敵曹爽一黨剿殺,獨掌曹魏大權,為之後晉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正是在司馬懿的支援下,先前公佈的鄧艾才能順利的在淮南一帶“屯田”,這為魏軍連續的征戰給予了強力的後備支援。當然想重現司馬大人當年的將天下盡握於掌心的風采,只需在回合內殺死一人即可。
武將小傳: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在魏國西線成功抵抗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長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
《三國殺》神司馬懿詳解
神司馬懿有很多的技能,最主要的三個技能是“忍戒”“拜印”“連破”。前期獲得“忍”,後期發動剩餘的技能,開始收割。
需要獲得很多的忍標誌,才可以發出後面的技能。
武將技能有:忍戒,拜印,連破,發動覺醒技“拜印”後可以獲得技能“極略”。
【忍戒】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司馬懿的一生可謂將一個“忍”字發揮至極。從早年間曹操任司空時,聽聞他的名聲,派人招他到府中任職,他見大漢已經名存實亡,就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再到曹操成為丞相後,使用強制手段闢他為文學掾,並讓他與世子曹丕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他始終小心謹慎、勤勤懇懇,足見他在政治上的“隱忍”。在軍事上,平定在遼東起兵反叛的公孫淵時,司馬懿將計就計,故意示弱,趁公孫淵鬆懈,魏軍大起土山、開挖地道、造樓車、鉤梯等攻城器具,晝夜不斷強攻,取得最終勝利。這些都為他最終終結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創屬於自己的王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奠基作用。遊戲中,無論你是受到傷害還是主動棄牌,看似都只是些負面效果,但只要“忍”的住這一時,終能一展登壇“拜印”的風采。
【拜印】一般指古時首腦人物獲得權力的一種儀式,當年淮陰侯韓信就是得到漢高祖劉邦登壇拜將之禮,進而掌控二十萬東征漢軍的。雖然司馬大人生前未能親眼見證長孫司馬炎開創西晉王朝,但終在司馬炎稱帝時被追諡為:宣皇帝。所以將【拜印】設定為“覺醒技”甚為巧妙,頗有些“死而復生”進而一統華夏的意思,當中更為令人拍案叫絕的要屬獲得【極略】後擁有的5個技能,既有年輕時的自己、又有信賴依從自己的曹丕、還有同朝為官的賈詡、更有被自己屢屢擊退的東吳大帝孫權。當然,自己的死敵諸葛亮也將妻子黃月英“託付”其中。怪不得畫面中的老司馬掌中握有三團火焰,可謂橫跨三國,霸氣盡顯。
【連破】司馬懿在率軍攻打公孫淵時,採用聲東擊西之計,先在南線多張旗幟,佯攻圍塹,吸引敵軍主力,而以主力隱蔽渡過遼水,逼進敵營,三戰皆捷,乘勝進圍襄平(今遼寧遼陽)。在三國的後期,司馬懿讓魏明帝曹睿下詔,令魏軍佔據秦嶺各大隘口,讓窮兵黷武、勞師遠征的蜀國多次北伐無功而返,大大削弱了蜀國的國力;在曹魏的中樞洛陽,司馬懿隱忍十年,於高平陵之變一舉將政敵曹爽一黨剿殺,獨掌曹魏大權,為之後晉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正是在司馬懿的支援下,先前公佈的鄧艾才能順利的在淮南一帶“屯田”,這為魏軍連續的征戰給予了強力的後備支援。當然想重現司馬大人當年的將天下盡握於掌心的風采,只需在回合內殺死一人即可。
武將小傳:
西晉高祖宣皇帝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漢族,河內郡溫縣(今屬河南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重臣,後期成為全權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平生最顯著的功績是多次親率大軍在魏國西線成功抵抗諸葛亮的多次北伐。死後諡號舞陽宣文侯,次子司馬昭被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長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