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電影Vlog

    是的下倆句就是其中最經典的語句: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關於《長恨歌》,這裡我只簡單講一下它的主題及這個主題產生的思想基礎。我認為《長恨歌》的基本思想是透過對唐明皇和楊貴妃愛情故事的描寫,表現了作者對生死不渝的堅貞愛情的歌贊和嚮往,對李楊愛情悲劇結局的同情、惋惜和感傷,流露了對一去不復返的開元盛世及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的懷念之情。至於為什麼主張詩歌諷渝現實的白居易能寫出懷念歷史上一度昏庸的玄宗、同情事實上不一定值得讚美的李楊愛情的詩,一些研究者認為,主要有兩點思想基礎,一是在中唐時期流傳著談論開元遺事的風氣,其中滲透著人們對玄宗的懷念之情;二是與白居易個人感情經歷有關。 先談第一點。 安史之亂後的中唐,藩鎮割據於內,吐蕃(又讀作bo,音“播”)侵擾於外,宦官專權於朝,人民生活每況愈下。人們不滿於現實的分裂和動亂,嚮往著太平盛世,希望一個有能力的皇帝改變這種現實。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免產生對盛唐之世的懷念。杜甫《憶昔》說:“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玄宗在位45年,雖然他後期昏憒,但他畢竟是一個曾經有作為的皇帝,杜甫詩中所說的前所未有的盛唐之世正是產生在唐玄宗“旰食霄衣”(《長恨歌傳》)勵精圖治的開元時期。人們懷念盛世,就必然想到玄宗。即使他後期驕縱淫樂,導致了安史之亂,但人們大都認為他是一個受奸臣矇蔽的“英主”,而不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昏君。玄宗一生前後期的所作所為,給人們提供了王朝興盛衰亂的歷史教訓,也留下了大量值得懷念的東西。各種原因促使當時社會上形成一股談論開天遺事的風氣:“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元稹《宮詞》),“鄉村年少生離亂,見話先朝如夢中”(韋應物《與村老對飲》),“問事愛知天寶裡,識人皆是武皇前”(王建《贈閻少保》)。而楊妃又是和後期的玄宗、和盛唐歷史密切相聯的人物。玄宗對她的無比寵愛,她和玄宗的關係,是構成玄宗形象的一個重要部分。她被當作安史之亂的“禍根”而處死,確實給玄宗帶來了巨大痛苦。晚年的玄宗,被尊為太上皇,受肅宗的猜忌和監督,身居西內,身邊“無一舊人”。在人們對盛世、進而對玄宗懷念的基礎上,不能不對玄宗這種淒涼孤寂的晚景表示同情;對於玄宗對楊妃的深情--在封建帝王說來極為罕見的“鍾情”和“專一”,表示讚歎:對他們的悲劇結局表示同情、惋惜和感傷。而在事變過後,痛定思痛,在對歷史的回顧和反思中,“堂上有兵天不用,幄中無策印空多”,“未必蛾眉能破國,千秋休恨馬嵬坡”(徐夤《開元即事》)等為楊妃鳴不平,對楊妃抱有同情之心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於是民間產生了大量關於楊妃、玄宗的愛情傳說。從《長恨歌傳》言“……暇日相攜遊仙遊寺,話及此事,相與感嘆。質夫舉酒於樂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潤色之,則與時消沒,不聞於世……’”看,《長恨歌》是根據民間傳說加工潤色而成的。即《長恨歌》所流露的感情,是那個時代許多人所共有的感情。 《長恨歌》寫作的基礎之二,是白居易個人的戀愛經歷和愛情理想。白居易36歲結婚。據一些專家考證,白晚婚的原因是他青年時代在徐州符離有一個情投意合的姑娘,由於姑娘的家庭地位不高,社會上等級門第觀念的阻隔,使他們終究沒有能正式結婚而為社會承認,這給詩人帶來了巨大的痛苦。直到詩人後來離開符離與這位女友永別後,還一直眷戀著她。白居易的《長相思》、《寄湘靈》、《感情》、《花非花》等詩都對此有所流露。詩人曾這樣沉痛地寫道:“不得哭,潛別離;不得語, 暗相思,兩心之外無人知。深籠夜鎖獨棲鳥,利劍春斷連理枝。河水雖濁有清日,烏頭雖黑有白時;惟有潛離與暗別,彼此甘心無後期!”(《潛別離》)白居易寫作《長恨歌》時35歲,即已經離開了這位女友還未與後來的楊氏夫人結婚之時。詩人飽嘗了相思的苦痛,渴望著真摯的、永不分離的愛情。因此,在對李楊愛情的民間傳說為基礎的創作中,他融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出世之才對這些“希代之事”進行了加工潤色,按照自己的愛情理想塑造了李楊形象。在對李楊的無休無止、綿綿不絕的刻骨相思的刻畫中,傾注了自己的願望與苦痛;希冀與追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賦予主人公以堅守信義和生死不渝的品質。在朝朝暮暮的思念、上天入地的尋找中,把李楊愛情昇華到理想的高度,使之符合於自己的觀念。這就是白居易寫作歌頌李楊愛情的《長恨歌》並且寫的如此感人的思想基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月15日是不列顛戰役紀念日,有什麼特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