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一說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題解】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此詞寫約會,或被認為是景祐三年(1036)詞人為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詞的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後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溼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詞意】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的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在黃昏以後互訴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還是一樣。 卻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知不覺就溼透衣衫。 【註釋】 1、生查(zhā)子:詞牌名。 2、元夜:元宵之夜。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3、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4、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由此可見當時元宵節的繁華景象。 5、月上:一作“月到”。 6、見:看見。 7、淚溼:一作“淚滿”。 8、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賞析】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彷彿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於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裡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後,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溼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洩出來,飽含辛酸蘊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後”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透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歎,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透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限廣。
生查子·元夕 【宋】歐陽修(一說朱淑真)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題解】 《生查子·元夕》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詞作。此詞寫約會,或被認為是景祐三年(1036)詞人為懷念他的第二任妻子楊氏夫人所作。詞的上片寫去年元夜情事。頭兩句寫元宵之夜的繁華熱鬧,為下文情人的出場渲染出一種柔情的氛圍。後兩句情景交融,寫出了戀人在月光柳影下兩情依依、情話綿綿的景象,製造出朦朧清幽、婉約柔美的意境。下片寫今年元夜相思之苦。“月與燈依舊”與“不見去年人”相對照,引出“淚溼春衫袖”這一舊情難續的沉重哀傷,表達出詞人對昔日戀人的一往情深。 【詞意】 去年正月十五元宵節,花市的燈光像白天一樣雪亮。 月兒升起在柳樹梢頭,他約我在黃昏以後互訴衷腸。 今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月光與燈光同去年還是一樣。 卻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淚珠兒不知不覺就溼透衣衫。 【註釋】 1、生查(zhā)子:詞牌名。 2、元夜:元宵之夜。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自唐朝起有觀燈鬧夜的民間風俗。北宋時從正月十四到十六三天,開宵禁,遊燈街花市,通宵歌舞,盛況空前,也是年輕人蜜約幽會,談情說愛的好機會。 3、花市:民俗每年春時舉行的賣花、賞花的集市。 4、燈如晝:燈火像白天一樣。據宋代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六《元宵》載:“正月十五日元宵,……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由此可見當時元宵節的繁華景象。 5、月上:一作“月到”。 6、見:看見。 7、淚溼:一作“淚滿”。 8、春衫:年少時穿的衣服,也指代年輕時的自己。 【賞析】 明代徐士俊認為,元曲中“稱絕”的作品,都是仿效此作而來,可見其對這首《生查子》的讚譽之高。此詞言語淺近,情調哀婉,用“去年元夜”與“今年元夜”兩幅元夜圖景,展現相同節日裡的不同情思,彷彿影視中的蒙太奇效果,將不同時空的場景貫穿起來,寫出一位女子悲慼的愛情故事。 上閿描繪“去年元夜時”女主人公與情郎同逛燈市的歡樂情景。“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起首兩句寫去年元宵夜的盛況美景,大街上熱鬧非凡,夜晚的花燈通明,彷彿白晝般明亮。“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女主人公追憶與情郎月下約定的甜蜜情景,情人間互訴衷情的溫馨幸福溢於紙上。從如晝燈市到月上柳梢,光線從明變暗,兩人約定的時間又是“黃昏”這一落日西斜、素來惹人愁思的時刻,皆暗示女主人公的情感故事會朝著悲劇發展。 下闋寫“今年元夜時”女主人公孤獨一人面對圓月花燈的情景。“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一年過去,眼前的景象與去年沒有兩樣,圓月仍然高掛夜空,花燈仍然明亮如晝,但是去年甜蜜幸福的時光已然不再,女主人公心裡只有無限相思之苦。之所以傷感,是因為“不見去年人”,往日的山盟海誓早已被戀人拋諸腦後,如今物是人非,不禁悲上心頭。令人肝腸寸斷的相思化作行行清淚、浸溼衣衫。“淚滿春衫袖”一句是點題句,將女主人公的情緒完全宣洩出來,飽含辛酸蘊藏無奈,更有無邊無際的苦痛。 此詞的藝術構思近似於唐人崔護的《題都城南莊》詩,卻較崔詩更見語言的迴環錯綜之美,也更具民歌風味。全詞在字句上講求勻稱一致,有意錯綜穿插,它用上闋寫過去,下闋寫現在,上四句與下四句分別提供不同的意象以造成強烈的對比。上下闋的第一句“去年元夜時”與“今年元夜時”,第二句“花市燈如晝”與“月與燈依舊”,兩兩相對,把“元夜”“燈”作了強調;而“人約黃昏後”與“不見去年人”,則是上闋第四句與下闋第三句交叉相對,雖是重疊了“人”字,卻從參差錯落中顯示了“人”的有無、去留的天差地別及感情上由歡愉轉入憂傷的大起大落,從而表現了抒情主人公內心的起伏變化。 詞作透過主人公對去年今日的往事回憶,抒寫了物是人非之感。既寫出了伊人的美麗和當日相戀的溫馨甜蜜,又寫出了今日伊人不見的悵惘和憂傷。詞的語言通俗,構思巧妙,上片寫去年,下片寫今日,重疊對應,迴旋詠歎,具有明快、自然的民歌風味。結尾“淚滿春衫袖”一句,則透過描寫將物是人非、舊情難續的感傷表現得十分充分。全詞以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今昔對比、撫今追昔的手法,從而巧妙地抒寫了物是人非、不堪凹首之感。語言平淡,意味雋永,有效地表達了詞人所欲吐露的愛情遭遇上的傷感和苦痛體驗,體現了真實、樸素與美的統一。語短情長,形象生動,又適於記誦,因此流傳限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