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跡藏時,遁世無悶,露尾藏頭,安於一隅,避世金馬。1、避跡藏時【bì jì cáng shí】釋義:指逃避時世。出自於唐·賈至《微子廟碑頌》:“而君崎嶇險阻,避跡藏時。”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逃避時世2、遁世無悶【dùn shì wú mèn】釋義: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遁世無悶”,語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從人事上說,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禍之義。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陰從下增長,陽當退避之象,若人們在此特定的環境下,則當審時度勢,毅然隱退,如此則身雖隱退,而功與名反得以儲存,所謂身雖遁而道亨,故心情舒暢而無遺憾。若眷戀祿位,苟且留連,必然遭禍,故曰遁世無悶。例句:《易·乾》:“不成乎名,遁世無悶。”孔穎達疏:“謂逃遁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進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處。3、露尾藏頭【lù wěi cáng tóu】釋義: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出自於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誰曾見這錦囊詩袋,卻遮藏的虎黨狐儕,只您這眉前眼後誰瞞過。道不的露尾藏頭,怎撒乖,沒處安排。”例句: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雖然句句的露尾藏頭,被你二人層層的尋根覓活,話也大概說明白了。”4、安於一隅【ān yú yī yú】釋義: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出自於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例句:南唐安於一隅,不思進取,最終被北宋滅了。5、避世金馬【bì shì jīn mǎ】釋義: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出自於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例句:《北齊書·文苑傳·樊遜》:“人有譏其靖默不能趣時者,遜常服東方朔之言,陸沉世俗,避世金馬,何必深山蒿蘆之下,遂借陸沉公子為主人,擬《客難》,制《客誨》以自廣。”明 何景明 《李大夫行》:“有方避世金門前,君獨時時問草《玄》。”清 沈元滄 《雜詠》之二:“避世金門不猒深,華顛短褐歲侵尋。”
避跡藏時,遁世無悶,露尾藏頭,安於一隅,避世金馬。1、避跡藏時【bì jì cáng shí】釋義:指逃避時世。出自於唐·賈至《微子廟碑頌》:“而君崎嶇險阻,避跡藏時。”用法:作謂語、定語;指逃避時世2、遁世無悶【dùn shì wú mèn】釋義: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遁世無悶”,語出《周易·遁卦》。遁有退避而去的意思,從人事上說,就是急流勇退,以避禍之義。因本卦上乾下艮,有二陰從下增長,陽當退避之象,若人們在此特定的環境下,則當審時度勢,毅然隱退,如此則身雖隱退,而功與名反得以儲存,所謂身雖遁而道亨,故心情舒暢而無遺憾。若眷戀祿位,苟且留連,必然遭禍,故曰遁世無悶。例句:《易·乾》:“不成乎名,遁世無悶。”孔穎達疏:“謂逃遁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諸君只要常常懷個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進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處。3、露尾藏頭【lù wěi cáng tóu】釋義: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出自於明·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誰曾見這錦囊詩袋,卻遮藏的虎黨狐儕,只您這眉前眼後誰瞞過。道不的露尾藏頭,怎撒乖,沒處安排。”例句: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我雖然句句的露尾藏頭,被你二人層層的尋根覓活,話也大概說明白了。”4、安於一隅【ān yú yī yú】釋義: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出自於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例句:南唐安於一隅,不思進取,最終被北宋滅了。5、避世金馬【bì shì jīn mǎ】釋義: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出自於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例句:《北齊書·文苑傳·樊遜》:“人有譏其靖默不能趣時者,遜常服東方朔之言,陸沉世俗,避世金馬,何必深山蒿蘆之下,遂借陸沉公子為主人,擬《客難》,制《客誨》以自廣。”明 何景明 《李大夫行》:“有方避世金門前,君獨時時問草《玄》。”清 沈元滄 《雜詠》之二:“避世金門不猒深,華顛短褐歲侵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