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以後兒童的想象迅速發展,幼兒期是想象最為活躍的時期。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是從簡單的自由聯想向創造性想象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想象的無意性,發展到開始出現有意性
二、從想象的單純再造性,發展到出現創造性
三、從想象的極大誇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邏輯性
幼兒以無意想象為主,在教育中發展為有意想象,幼兒的無意想象表現出以下特點:
1.想象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幼兒的想象常常沒有自己的預定目的。在遊戲中,想象往往隨玩具的出現而產生。如看見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飯。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想象的主題往往是從看到別人所畫的或聽到別人所說的而產生。如在同一桌子上繪畫的幼兒,其想象的主題往往非常雷同。
2.想象的主題不穩定
幼兒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主題。這主要是由幼兒初期孩子的直覺行動性思維決定的。
3.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
幼兒想象的內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的聯絡。如幼兒畫了“小人”,又畫“螃蟹”;先畫了“海軍”,然後又畫了一把“牙刷”,這是一連串無系統的自由聯想。
4.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幼兒的想象往往不追求一定的目的,只滿足於想象進行的過程。如幼兒常常在一張紙上畫了一樣又一樣的東西,直到把整張紙畫滿為止,甚至最後把所有的東西塗上黑色。
5.想象過程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在想象過程中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性和情緒性。情緒高漲時,想象就活躍,不斷出現新的想象結果。此外,幼兒對感興趣的想象主題會多次重複。
整個幼兒時期,幼兒是以再造想象為主的。表現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複製性和模仿性,它要求的獨立性和創性較少。
幼兒的再造想象從內容上分為以下四類:
經驗性想象:幼兒憑藉個人生活經驗和個人經歷開展想象活動。
情境性想象:幼兒的想象活動是由畫面的整個情境引起的。
願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動中表露出個人的願望。
擬人化想象:把客觀物體想象成人。
三、從想象的極大誇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的邏輯性
1、幼兒想象誇張的表現
(1)誇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徵
幼兒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徵加以誇大。比如,一個幼兒畫小孩放風箏,把小孩的手畫得很長,比身體幾乎長了3倍。幼兒說話也喜歡誇張,比如說:“我家的花開得可大了!”等等。
(2)混淆假象與真實
幼兒時期,常將想象的事情當做真實的事情。幼兒混淆想象與真實的表現,常常被成人誤認為在說謊。如幼兒常常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己經得到的,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成已經發生。
2.幼兒想象誇張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
幼兒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而且往往是非本質特點。對於事物的其他特點,幼兒常常沒有意識到。在想象的過程中,反映的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質特徵,如人頭——只是兩隻大眼睛,身體——只是兩個大紐扣。
(2)情緒對想象的影響
大量事實說明,幼兒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象過程或者改變想象的方向。
(3)想象表現能力的侷限
想象總是透過一定手段來表現,幼兒想象的誇張與事實不符,往往受表現能力的限制。這一點在各種造型活動中尤為突出。
2歲以後兒童的想象迅速發展,幼兒期是想象最為活躍的時期。學前兒童想象發展的一般趨勢是從簡單的自由聯想向創造性想象發展,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從想象的無意性,發展到開始出現有意性
二、從想象的單純再造性,發展到出現創造性
三、從想象的極大誇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邏輯性
一、從想象的無意性,發展到開始出現有意性
幼兒以無意想象為主,在教育中發展為有意想象,幼兒的無意想象表現出以下特點:
1.想象無預定目的,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
幼兒的想象常常沒有自己的預定目的。在遊戲中,想象往往隨玩具的出現而產生。如看見小碗小勺,就想象喂娃娃吃飯。在繪畫活動中,幼兒想象的主題往往是從看到別人所畫的或聽到別人所說的而產生。如在同一桌子上繪畫的幼兒,其想象的主題往往非常雷同。
2.想象的主題不穩定
幼兒初期的孩子,想象不能按一定的目的堅持下去。很容易從一個主題轉換到另一個主題。這主要是由幼兒初期孩子的直覺行動性思維決定的。
3.想象的內容零散無系統
幼兒想象的內容是零散的,所想象的形象之間不存在有機的聯絡。如幼兒畫了“小人”,又畫“螃蟹”;先畫了“海軍”,然後又畫了一把“牙刷”,這是一連串無系統的自由聯想。
4.以想象過程為滿足
幼兒的想象往往不追求一定的目的,只滿足於想象進行的過程。如幼兒常常在一張紙上畫了一樣又一樣的東西,直到把整張紙畫滿為止,甚至最後把所有的東西塗上黑色。
5.想象過程受情緒和興趣的影響
幼兒在想象過程中常表現出很強的興趣性和情緒性。情緒高漲時,想象就活躍,不斷出現新的想象結果。此外,幼兒對感興趣的想象主題會多次重複。
二、從想象的單純再造性,發展到出現創造性
整個幼兒時期,幼兒是以再造想象為主的。表現為想象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複製性和模仿性,它要求的獨立性和創性較少。
幼兒的再造想象從內容上分為以下四類:
經驗性想象:幼兒憑藉個人生活經驗和個人經歷開展想象活動。
情境性想象:幼兒的想象活動是由畫面的整個情境引起的。
願望性想象:在想象活動中表露出個人的願望。
擬人化想象:把客觀物體想象成人。
三、從想象的極大誇張性,發展到合乎現實的邏輯性
1、幼兒想象誇張的表現
(1)誇大事物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徵
幼兒在想象中常常把事物的某個部分或某種特徵加以誇大。比如,一個幼兒畫小孩放風箏,把小孩的手畫得很長,比身體幾乎長了3倍。幼兒說話也喜歡誇張,比如說:“我家的花開得可大了!”等等。
(2)混淆假象與真實
幼兒時期,常將想象的事情當做真實的事情。幼兒混淆想象與真實的表現,常常被成人誤認為在說謊。如幼兒常常把渴望得到的東西說成己經得到的,把希望發生的事情當成已經發生。
2.幼兒想象誇張的原因
(1)認知水平的限制
幼兒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常常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點,而且往往是非本質特點。對於事物的其他特點,幼兒常常沒有意識到。在想象的過程中,反映的是一些突出的、非本質特徵,如人頭——只是兩隻大眼睛,身體——只是兩個大紐扣。
(2)情緒對想象的影響
大量事實說明,幼兒的想象容易受自己的情緒和興趣的影響。幼兒的情緒常常能夠引起某種想象過程或者改變想象的方向。
(3)想象表現能力的侷限
想象總是透過一定手段來表現,幼兒想象的誇張與事實不符,往往受表現能力的限制。這一點在各種造型活動中尤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