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的讀音是:[tāo tiè]“饕餮”指的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怪物,又叫狍鴞[páo xiāo]。書中記載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寓意】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為“老饕”。《左傳》中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不是某些小說中所說的龍子。【詳細釋義】君友會王愛君文集《饕餮》篇釋義:呂氏春秋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歷代相傳,就把在青銅器上這種睜著眼睛,張著嘴的紋飾,名為饕餮。至若在殷商時,是否把這種紋飾,也名為饕餮,則無從稽考。有史以後的商周文化,已大有進展,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不是隨意點綴的,當有其深意存在;且多於禮儀器上著饕餮紋,雖是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與祓徐不祥的雙重願望。【造句】1、然而若不是用愛和公平來交易,則必有人流為饕餮,有人流為餓殍。2、餵養心靈當如饕餮之徒,又如貪婪之人,他們的注意力總在未得之物上面。3、對於我這樣的“饕餮之徒”來說,簡單生活大概永遠是個夢想。【出處】1、《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2、《呂氏春秋·恃君[2] 》:“鴈門之北,鷹隼、所鷙、須窺之國,饕餮、窮奇之地。”四凶者,以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3、《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檮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凶”。4、《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山海經》中“狍鴞”指的就是饕餮。
“饕餮”的讀音是:[tāo tiè]“饕餮”指的是古代神話中的一種怪物,又叫狍鴞[páo xiāo]。書中記載形狀如羊身人面,眼在腋下,虎齒人手。【寓意】其名可比喻貪婪之徒,人們一般稱為“老饕”。《左傳》中記載饕餮為縉雲氏之子,而不是某些小說中所說的龍子。【詳細釋義】君友會王愛君文集《饕餮》篇釋義:呂氏春秋載:“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歷代相傳,就把在青銅器上這種睜著眼睛,張著嘴的紋飾,名為饕餮。至若在殷商時,是否把這種紋飾,也名為饕餮,則無從稽考。有史以後的商周文化,已大有進展,青銅器上的饕餮紋,更不是隨意點綴的,當有其深意存在;且多於禮儀器上著饕餮紋,雖是為祭祀鬼神,或也有求佑福與祓徐不祥的雙重願望。【造句】1、然而若不是用愛和公平來交易,則必有人流為饕餮,有人流為餓殍。2、餵養心靈當如饕餮之徒,又如貪婪之人,他們的注意力總在未得之物上面。3、對於我這樣的“饕餮之徒”來說,簡單生活大概永遠是個夢想。【出處】1、《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2、《呂氏春秋·恃君[2] 》:“鴈門之北,鷹隼、所鷙、須窺之國,饕餮、窮奇之地。”四凶者,以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比喻人而已。3、《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記述是:帝鴻氏之不才子“渾敦”、少皞氏之不才子“窮奇”、顓頊氏之不才子“檮杌”,以上合稱“三兇”,加上縉雲氏之不才子“饕餮”合稱“四凶”。4、《神異經·西南荒經》:“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頭上戴豕,貪如狼惡,好自積財,而不食人谷,彊者奪老弱者,畏群而擊單,名曰饕餮。”《山海經》中“狍鴞”指的就是饕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