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檔案館
-
2 # 擁抱不甘平凡的自己
古代有一個家生子的概念,古代大戶人家需要很多奴僕,比如養馬的,伺候主子的奴婢,洗衣服的,看家護院,門子,下鄉收租子的,還有佃戶,這些有的人是大戶人家花錢僱來的,有的是簽了賣身契,賣身契一簽就是把你這個人賣給這戶人家了,你的孩子甚至你的孫子都會在這家生活,古代的世家大族真的是一個朝代甚至數個朝代都屹立不倒。這些家丁吃在你的府上吃飯,睡覺,他的老婆孩子都是你府上的丫鬟,洗衣婦,這種利益跟你高度捆綁的自然就是聽你的話。
聶政年青俠義,因除害殺人偕母及姊荌避禍齊地(今山東境),以屠為業。韓大夫嚴仲子因與韓相俠累(名傀)廷爭結仇,潛逃濮陽,聞政俠名,獻巨金為其母慶壽,與政結為好友,求其為己報仇。
光既得專諸,善客待之。
培養大量死士,從下收養孤兒,進行教育洗腦,需要學習暗殺,灌輸忠誠思想,消除他們的戶口,讓他們在世間消失,將他們的利益與你進行捆綁。
高階死士名留青史這種,恩義錢財是必須的,最終的是要有理想,去除暴秦這種的。你需要知道他的弱點,孝順的你需要知道他父母,拿他的父母當你的父母,敬以親,結以利。喜好財的給錢,喜好美人的給女人。
如果是說豢(培)養死士,有些死士是恩義換來的,有些死士是用其親人性命威脅來的,有些死士是透過洗腦洗出來的,這些和現代沒什麼大區別,譬如那些自焚的邪教信徒,譬如那些黑社會組織。
如果題主是在問諸如春秋戰國時期蔚為可觀的死士階層,另當別論。一切問題都要放到其特定環境中去看待。譬如春秋戰國,這是一段持續了550多年的亂世,大多數人活不過三十就死於戰亂、饑荒、匪盜、瘟疫,今天活著,明天就可能死去,真實的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和今天人均壽命七八十的年代截然不同。與其在一個月後死於可能的兵禍、在半年後死於可能的饑荒、在一年後死於可能的瘟疫,寧可選擇有追求有價值的死,重道(義)輕死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在今人看來,太子丹只是給了荊軻些許好處,就籠絡荊軻為他賣命,但在彼時,人市上面一個金餅就可以買很多命回來,每一天都有無數人死在各個角落裡,超過半個千年裡,死幾萬、十幾萬、幾十萬人的戰爭和災荒比比皆是,荊軻若沒有去刺殺秦王,他十有八九會是其中一個默默無聞的死者,如同長平之戰被坑殺的20萬(另說40萬)趙兵一樣。荊軻不是為太子丹赴死的,而是為了追求自己的人生價值。作為一個刺客,一個武者,能夠千古留名,成為堪比甚至超過專諸豫讓聶政這些前輩的人物,荊軻死得其所。在死亡隨時都會降臨的背景下,人們更關注的是如何能夠不枉此生。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孟子說“捨生而取義者”,老子說“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墨子說“爭一言以相殺,是貴義於其身也” 這些先哲們並不是在說生命不足惜,恰恰相反,他們是在說,生命是非常可貴的,有限的生命裡,應當有所追求,以至於死這種極端的狀況也是可以去面對的。死士是指敢死的勇士,荊軻專諸這些刺客只是其中的一種,還有易水送別荊軻而後刺殺秦王的高漸離、有堅守史家之道記下“崔杼弒其君”從容赴死的太史三兄弟、有隱居不言祿焚身於山的介子推母子、有背罵名暗中撫養朋友遺孤而後自殺報友的程嬰..... 所有這些人看似不同,實則相似,他們都是為了各自的 [ 道 ] 而死的,他們不是煉出來的,是五百年的漫長亂世造就昇華的。我們不妨以自己和身邊的人為例設想下,歲月靜好時,除了極少數的那些,人們是幾乎不會去認真思考諸如 [ 為何生 ] [ 為何死 ] [ 如何生 ] [ 從何來] 這些根本性問題的,但當身患絕症、至親亡故時,人們就會或多或少去思考這些問題。在春秋戰國的漫長亂世中,生離死別、愛恨情仇、親人亡故、家仇國恨、興衰起伏,一切都以驚人的密度發生在每個人的身邊,所以,在彼時,對於根本性問題的思考同樣也會驚人的普遍,經年累月下,各種各樣系統性的 [ 道 ] 便應運而生,死士階層則是那些為了各自的 [ 道 ] 而慷慨赴死的人們。
凡事沒有絕對的好壞。春秋戰國的輕死,不僅僅是輕己身,亦輕他人。數萬人動輒被坑殺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任俠豪客常常會為了完成任務枉殺無辜之人,甚至會有要離為了刺殺慶忌讓闔閭殺死了自己的妻子兒女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今時,人們貪生怕死,但同時,也更珍惜其他人的生命。當然,這並不妨礙於我仰望春秋戰國這樣一個先賢輩出、捨生忘死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