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徵,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 、“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在富士山周圍100千米以內,人們可看到富士山美麗的錐形輪廓。自海拔2300米至山頂一帶,均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蓋。因此在這一地區,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登山道也不明顯,在沙礫中僅有彎彎曲曲的小道。在海拔2000米以下至山腳一帶,有廣闊的湖泊、瀑布、叢林,風景極為秀麗。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山麓處形成無數山洞,千姿百態,十分迷人。有的山洞現仍有噴氣現象,有的則冷若冰霜。最美的富嶽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鐘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通稱“萬年雪”,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從山頂可看到日出、雲海、影富士等大自然風光。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淺間神社也是遊客常到之地。 富士山地區,春節櫻花盛開,夏季山風習習,秋季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山周圍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為一天然植物園。每年7、8月間,日本人競相到此處登山。 富士山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而西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木棲湖,以山中湖最大,,湖東南的忍野村,有通道、鏡池等八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西湖岸邊有紅葉臺、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天山等風景區。河口湖在五湖中交通最為方便,湖中有島,是五湖中唯一有島之湖,湖中反映的富士山倒影,被成為是富士山奇景之一。 富士山不僅僅是自然奇觀,同時也是教徒崇敬的聖地。他們認為富士山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門戶。火山口被稱作神社。它在古老的日本宗教神道教中也是至關重要的。神道教的信徒們相信神靈存在在於岩石、樹木和其他自然物中。 富士山的景色也有其美麗,具有常年不化的雪冠、錐形的山峰、優美勻稱的斜坡以及方圓約126千米的完美圓形基底。富士山突兀隆起在附近海平面之上。天氣晴朗的日子在80千米這外都能看到這的倩影。 富士山是60多萬年以前逐漸形成的年輕火山。人們已知的噴發有18次,最後一次噴發發生在1707年,當時火山灰散落到了100千米之外的東京。 不同色調的富士山。前景是山麓湖。漆成紅色的門廊通往山上的神社。山麓周長約125km(78英里),底部直徑約40~50km(25~30英里)。山頂的火山口地表直徑約500米(1,600英尺),深約250米(820英尺)。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7米,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有“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富士山屬於富士火山帶,這個火山帶是從馬里亞納群島起,經伊豆群島、伊豆半島到達本州北部的一條火山鏈。富士山下有稱為富士五湖的五座湖泊,那是攀登富士山的起點。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是日本較高的山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東距東京約80公里,跨靜岡、山梨兩縣,面積90餘平方公里。整個山體呈圓錐狀,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四周有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等“富士八峰”。富士山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由於富士山的山頂被白雪覆蓋,遠處看來就像散發著銀色的光芒。因此,它被日本人稱作“聖山”。富士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日本的神聖象徵。富士山是象徵著日本自然、歷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
富士山是日本第一高峰,是日本民族的象徵,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富士山位於本州中南部,東距東京約80千米,,海拔3776米,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山體呈圓錐狀,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 、“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在富士山周圍100千米以內,人們可看到富士山美麗的錐形輪廓。自海拔2300米至山頂一帶,均為火山熔岩、火山砂所覆蓋。因此在這一地區,既無叢林又無泉水,登山道也不明顯,在沙礫中僅有彎彎曲曲的小道。在海拔2000米以下至山腳一帶,有廣闊的湖泊、瀑布、叢林,風景極為秀麗。 自公元781年有文字記載以來,富士山共噴發過18次,最後一次是1707年,此後變成休眠火山。由於火山口的噴發,山麓處形成無數山洞,千姿百態,十分迷人。有的山洞現仍有噴氣現象,有的則冷若冰霜。最美的富嶽風穴內的洞壁上結滿鐘乳石似的冰柱,終年不化,通稱“萬年雪”,被視為罕見的奇觀,山頂上有大小兩個火山口。大火山口,直徑約800米、深200米。天氣晴朗時,從山頂可看到日出、雲海、影富士等大自然風光。坐落在頂峰上的聖廟-久須志神社、淺間神社也是遊客常到之地。 富士山地區,春節櫻花盛開,夏季山風習習,秋季紅葉滿山,冬季白雪皚皚。山周圍各種植物多達2000餘種,為一天然植物園。每年7、8月間,日本人競相到此處登山。 富士山北麓有富士五湖,從東而西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進湖和木棲湖,以山中湖最大,,湖東南的忍野村,有通道、鏡池等八個池塘,總稱“忍野八海”,與山中湖相通。西湖岸邊有紅葉臺、青木原樹海、鳴澤冰穴、足和天山等風景區。河口湖在五湖中交通最為方便,湖中有島,是五湖中唯一有島之湖,湖中反映的富士山倒影,被成為是富士山奇景之一。 富士山不僅僅是自然奇觀,同時也是教徒崇敬的聖地。他們認為富士山是通向另一個世界的門戶。火山口被稱作神社。它在古老的日本宗教神道教中也是至關重要的。神道教的信徒們相信神靈存在在於岩石、樹木和其他自然物中。 富士山的景色也有其美麗,具有常年不化的雪冠、錐形的山峰、優美勻稱的斜坡以及方圓約126千米的完美圓形基底。富士山突兀隆起在附近海平面之上。天氣晴朗的日子在80千米這外都能看到這的倩影。 富士山是60多萬年以前逐漸形成的年輕火山。人們已知的噴發有18次,最後一次噴發發生在1707年,當時火山灰散落到了100千米之外的東京。 不同色調的富士山。前景是山麓湖。漆成紅色的門廊通往山上的神社。山麓周長約125km(78英里),底部直徑約40~50km(25~30英里)。山頂的火山口地表直徑約500米(1,600英尺),深約250米(820英尺)。2002年8月(平成14年),經日本國土地理院重新測量後,為3775.67米,接近太平洋岸,東京西南方約80公里。環繞鋸齒狀的火山口邊緣有“富士八峰”,即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富士山屬於富士火山帶,這個火山帶是從馬里亞納群島起,經伊豆群島、伊豆半島到達本州北部的一條火山鏈。富士山下有稱為富士五湖的五座湖泊,那是攀登富士山的起點。富士山山體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放眼望去,好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因此也有“玉扇”之稱。屹立在本州中南部的富士山是日本較高的山峰,山峰高聳入雲,山巔白雪皚皚。它被日本人民譽為“聖嶽”,是日本民族的象徵。東距東京約80公里,跨靜岡、山梨兩縣,面積90餘平方公里。整個山體呈圓錐狀,一眼望去,恰似一把懸空倒掛的扇子,日本詩人曾用“玉扇倒懸東海天”、“富士白雪映朝陽”等詩句讚美它。四周有劍峰、白山嶽、久須志嶽、大日嶽、伊豆嶽、成就嶽、駒嶽和三嶽等“富士八峰”。富士山作為日本的國家象徵之一,在全球享有盛譽。它也經常被稱作“芙蓉峰”或“富嶽”以及“不二的高嶺”。自古以來,這座山的名字就經常在日本的傳統詩歌“和歌”中出現。由於富士山的山頂被白雪覆蓋,遠處看來就像散發著銀色的光芒。因此,它被日本人稱作“聖山”。富士名稱源於蝦夷語,現意為“永生”。原發音來自日本少數民族阿伊努族的語言,意思是“火之山”或“火神”。山體呈優美的圓錐形,聞名於世,是日本的神聖象徵。富士山是象徵著日本自然、歷史、現代的三大景點(富士山、京都、銀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