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琪琪大百科

    意思是快速飛馳的時光,使人迅速變老,追趕著少年的時光,也催促著少年快點勤奮工作。

    出處:出自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一部南戲《琵琶記》中的第六齣《丞相教女》。

    《琵琶記》是元末戲曲作家高明創作的一部南戲,是中國古代戲曲中的一部經典名著,被譽為“傳奇之祖”。全劇共四十二出,敘寫漢代書生蔡伯喈與趙五娘悲歡離合的愛情故事。

    全劇典雅,完整,生動,濃郁,顯示了文人的細膩目光和酣暢手法,是高度發達的中國抒情文學與戲劇藝術的結合。

    原文節選:

    〔末〕除非狀元方可問姻親。

    〔淨〕甘吃打十七八下黃荊杖。

    〔醜〕那些個成與不成吃百瓶。

    〔末、淨、醜下。外〕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自家沒了夫人,只有一個女兒,如今不覺長成,未曾問親。

    只一件,我的女孩兒性格溫柔,是事實會,若將他嫁個膏樑子弟,怕壞了他;只將他嫁個讀書君子,成就他做個賢婦,多少是好。我這幾日不在家,適聽得那使喚的,每日都在後花園中閒耍,這是我的女孩兒不拘束他。

    古人云:“欲治其國,先齊其家。”不免喚出女孩兒和老姥姥、惜春過來,好生訓誨他一番。

    〔貼帶淨醜上〕【花心動】幽閣深沉,問佳人:為何懶添眉黛?繡線日長,圖史春閒,誰解屢傍妝臺?絳羅深護奇葩小,不許蜂迷蝶猜。

    〔淨醜〕笑瑣窗,多少玉人無賴。

    〔外〕孩兒,婦人之德,不出閨門。你如今長成了,方才有媒婆來與你議親,今日是我的孩兒,異日做他人的媳婦。我這幾日不在家,你卻放老姥姥、惜春每都到後花園中閒耍,不習女工,是何道理?我想起來,都是你不拘束他。倘或做出歹事來,可不把你名兒汙了?

    〔貼〕謝得爹爹教道,孩兒從今自拘束他。

    〔外怒介〕老姥姥你年紀大矣,你做管家婆,倒哄著女使每閒耍,是何所為!

    〔淨〕不幹老身事,都是惜春小丫頭。

    〔醜〕不幹惜春事,都是老姥姥。

    〔外〕這兩個賤人尚自相推,都拿下打。

    〔貼跪稟介〕爹爹息怒。

    〔外〕你且起來。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書生髮跡變泰後負心棄妻的現象,與宋代科舉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科舉制度規定,不論門第出身,只要考試中式,即可為官。這為寒士發跡提供了一條捷徑。“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便是這種情況的寫照。

    書生初入仕途,需要尋找靠山,權門豪貴也需要拉攏新進以擴充勢力。聯姻便成了他們利益結合的手段。而當書生攀上高枝,拋棄糟糠之妻時,便與原來的家庭以及市民階層報恩的觀念,不可避免地發生了衝突,導致一幕幕家庭和道德的悲劇。

    市民大眾厭惡書生這種薄倖的行為,不惜口誅筆伐,這就是宋代民間伎藝產生大量譴責婚變作品的原因。宋代婚變故事一般都把矛頭指向書生,是因為當時他們不僅有著優渥的社會地位,而且作為知書達禮的道德傳承者,肩負著社會的責任。

    地位和行為的反差,自然使他們成為人民大眾特別是市民階層譴責的主要目標。

    在元代,社會情況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書生的處境,從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舉一度中斷達七十餘年,終元之世,考試製度時興時輟。這使許多士人失去進身之階,社會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現“九儒十丐”的說法。

    與此相聯絡,譴責書生負心婚變的悲劇作品,逐漸失去了現實的針對性。地位低下的書生,反成了同情的物件。所以元代戲曲裡的書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闊拘謹,儘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為被鞭撻的物件。

    到元代後期,人們對地位得不到改善的書生愈加憐惜,正面歌頌書生志誠的作品漸漸成為戲曲的主流。高明的《琵琶記》,以同情寬恕的態度,刻劃蔡伯喈的形象,正體現了當時的社會情態。

    作者簡介

    高明,字則誠,號菜根道人,今浙江瑞安人。他的生年約在1305年前後。他的卒年有元末說和明初說兩種說法。持元末說者,認為卒於1359年。持明初說者,認為卒於朱元璋開國以後。

    高明四十歲左右中了進士,在杭州等地作過小官。後來隱居在寧波城東的櫟社鎮,《琵琶記》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他的劇作除《琵琶記》外,還有《閔子騫單衣記》,已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坦尼克號”是哪一個國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