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吃飽了不餓真的
-
2 # 熱心網友zZ
類似的話聽幾年了,房價還在漲,就我們老家鎮上的房子去年到今年就漲了10萬,別自己騙自己了,買不起以後只會更買不起。
-
3 # 大策略地產研究院
不是“自殺式”買房;
作為一個年輕人,我想大聲告訴你:
“沒辦法啊!,你們都在拼命賺錢買房子,還不是為了給家人一份安全感”
而我們也只能跟著拼命賺錢買房子,
有的是為了結婚
有的是為了孩子上學
有的是為了父母改善
有的是賺了錢不知道幹嘛
有的,有的真的是沒辦法啊。。。
-
4 # 一餘
從2007年以後,中國是高速發展,貨幣發行比較大,貨幣貶值比較快,但是今後我們國家發展會趨於緩慢,貨幣貶值也會相對較慢,物價上漲,房價上漲,工資上漲也會放慢,前幾年買房的月供在現在來看不算什麼,但是現在買房的月供過幾年來看依然壓力不小,跟前幾年買房的有一定區別,因為今後貨幣貶值較慢,工資增長不像以前那麼快。
-
5 # 國際莊70後輝哥
購房成本之高,已經超出了不少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於是前段時間網上曝出“自殺式”買房的做法,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這件事發生在一對小情侶身上,背景與現在很多都市年輕人十分相似。二人剛畢業不到半年,想要共同在市區買房,並且不要家人的資助。
最終的做法是:一個人去貸款付首付,一個人用貸款得來的首付去購房並申請房貸。看起來似乎真的能先把房子買下來對不對?但是這樣做帶來的後果是遠非這對情侶能夠接受的。說實話曾經這樣的買房行為在國內並不少見,但很快就沒人這麼幹了,原因很現實。“自殺式”買房的曇花一現,拉緊了樓市的那根“弦”,剛需別衝動。
當初房價剛剛出現起勢的時候,國內有大量的炒房客看準了時機,一波高槓杆入手數套甚至數十套房產,甚至出現了不少“房哥”“房姐”。但是等到快速上升期過去後,這種行為跟著萎靡,但是前期入手房產的人賺了個盆滿缽滿,引人羨慕不已。而現在真正炒房的人已經放棄了這種做法,因為樓市已經在嚴格的調控,房價未來走勢會繼續穩定下去,高槓杆帶來的風險和還貸壓力太大,高利息反倒讓多數人處於虧損狀態。於是高槓杆淪為了“自殺式”,曇花一現後被精明人們放棄。
而高房價讓不少剛需失去了自住買房成家的能力,國內有半數以上的人工資還沒有達到4000塊每月,想要湊齊首付都難。而剛需則恰好是那些初入社會即將面臨成家大事的年輕人,除了掏空“6個錢包”以外,只剩下“自殺式”買房可以選擇了。這種購房的行為並不是個例,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出現,它其實拉緊了樓市的那根“弦”,就是真正的需求者反而購房道路最崎嶇。
房子對於華人來說是生活的前提,是成家立業的根本,但是樓市已經讓年輕人靠著透支未來才能得到立足的基礎。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憎恨房地產,不願買房和“自殺式”買房的人增多。據統計,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的數額將近22億,這個槓桿率讓我們汗顏。
衝動買房正在支配人們的大腦,假設一套房子150萬,首付30%,分期30年。那麼首付貸款加房貸的利息也將達到100萬上下,購房成本直線上升,一旦斷供房子將收回,該還的錢一分不少。算算普通人不吃不喝多久才能攢出來100萬,這就是剛需一時衝動造成的後果。
-
6 # 借我5分鐘
年輕人買房回持續到永久
買房子代表了對新生活的嚮往
作為年輕人,一定會期望日子越來越好,不會甘心繼承父母的房子,因為這個房子已經居住很久了,各項設施佈局都已經過時;也不願意長期租房子,因為租的房子不隨心所欲能,要徵得房東的同意才能折騰,且一定會有一定的限制。
買房子代表生活越來越好
其實以居住為目的的購房,是一種對未來美好的期待,房子是資金固化的最好辦法,所以年輕人買房子,固化自己的資產,然後可以再有能力可以去享受生活。假如有人認為房子早晚會貶值,不值得購買,其實你想想,假如房子真的貶值了,到了那個時候,沒有房子的你會比有房子的人過的好?我想只會更慘吧!
綜上,我認為年輕人買房,是對未來生活美好向往,是一種固化個人資產,從而開始理解理財,投資!所以,作為年輕人,以居住為目的的買房行為是應該一直持續下去的!
-
7 # 琅琊有情人
很多年輕人都是不想買房的,人總是不想折騰自己,不想過的太累。
有些年輕人熱衷買房,一是結婚原因,女方沒有房不結婚。二是父母出錢給買房,父母想抱孫子。
現在大多數地方房價高得離譜,剛需買房都在持幣觀望,房價下跌趨勢開始出現,房住不炒就要實現。
回覆列表
你要這麼說我自殺式買房兩次了,住一套,租出去一套。孩子上學,家門口離學校不到二百米。我怎麼沒覺得自殺了,反而挺愉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