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鳳凰張文豔
-
2 # 全宇宙不開心
骨傳導耳機!!!
因為在正常的環境條件下,聲音有兩種傳播途徑,一是透過空氣傳播,另一種則是透過一定的介質進行傳播。我們使用的傳統耳機主要是透過空氣進行聲音的傳播,而骨傳導耳機則是藉助於一定的介質(頭部的顳骨)進行聲音的傳播,最終以聲波的方式直接將聲音傳導至聽覺神經,而不再需要透過空氣先傳到耳膜,再到達我們的聽覺神經。
聽力受損分為神經性耳聾和傳導性耳聾。骨傳導性耳機的優勢就是透過顱骨、骨迷路、內耳淋巴液傳遞、螺旋器、聽神經、聽覺中樞來傳遞聲波。所以傳導性耳聾人群用骨傳導性耳機是能聽到清晰的聲音。
-
3 # 聽覺有道助聽器東風店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
4 # 天津海之聲河北旗艦店
貝多芬28歲時,由於疾病,聽覺就開始減退,到了48歲,再優美的歌聲他也聽不見了。他只能用書寫的方式來和別人交流。即使這樣貝多芬仍進行著創作,他的不朽名作――九十部交響曲的後七部,都是在失聰的情況下完成的。而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響曲被認為是永恆的傑作。
在很多人看來,音樂家較易喪失聽覺。然而,一生致力於演奏一件樂器或效力於一家樂隊,其對耳朵的壓力也許並不像人們猜想的那麼嚴重。
研究團隊分別以74位音樂家(19-91歲)和89位非音樂家(18-86歲)作為研究物件。然後對他們進行聽力測試。比較結果顯示,音樂家的聽力、識別能力明顯優於普通人。一位70歲左右的音樂家,在噪音環境中的語音識別能力,相當於50歲的普通人。也就是說,音樂家的聽力不容易老化。參與研究的班傑明(Benjamin Rich Zendel)博士說,音樂家的聽力不會因為年齡增加而大幅下降,並且隨著年齡增長,這個優勢會更顯著。
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這樣的職業生涯甚至會對聽力有利。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考察了來自4支古典樂隊的專業音樂家,研究分析的因素包括血液膽固醇含量、噪音測試等,他們發現音樂家們聽覺喪失的情況不比普通大眾更糟。但那些長期暴露於高頻率噪音(3千赫以上)的音樂家,聽覺喪失以及耳鳴的風險則較大。
音樂家必須要辨識不同樂器所發出的聲響,所以訓練出強大的音樂辨識能力,但是一般人聽音樂則沒有這樣的要求,所以多聽音樂是沒有特別的作用。糟糕的是現代人喜歡帶耳機聽音樂,尤其是越深入耳道的耳機感覺上越好,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反而容易損傷聽力。田醫師呼籲喜歡聽音樂的人要注意,耳朵也是需要休息的,每聽一個小時至少要休息十分鐘,而且不要帶著耳機睡覺,這樣對耳朵的傷害更大。
在另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針對74名音樂家和89名非音樂家進行了聽覺測試。結果顯示,音樂家比常人在聽覺的某些方面更少受到和年老相關的聽覺衰退的影響。
-
5 # 立聰堂助聽器太倉店
您可以去專業的助聽檢測機構進行助聽,然後佩戴助聽器試聽音樂,自己感受效果,因為現在大多數大品牌的助聽器都會有音樂模式這個功能的。
-
6 # 海之聲助聽器佛山市一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
7 # 中山海之聲9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
8 # 海之聲鎮江店1001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
9 # 海之聲聽力驗配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
10 # @海之聲-鎮江2
好一點的助聽器會有音樂模式,而且可以和手機i連線直接傳輸到助聽器中,不建議經常使用耳機聽.時間久了還是對聽力有傷害的
回覆列表
阻抗關係不大。主要和頻響有關,人聲的頻率大多是中頻,如果要監聽人聲清晰的耳機,最好是中頻突出低頻殘廢的耳機。音樂的話比較複雜一點,HIFI耳機基本都透過調音以適合不同型別風格的音樂,所有音樂型別通吃的耳機基本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