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人眼中,彷彿詩人總扮演著那風裡來雨裡去、多愁善感、醉生夢死的悲情角色。所謂詩歌呢,便是充斥著枯枝爛藤、蔫花落葉的陰沉畫卷,那詩畫中的一草一木便也就成了詩人們筆下藉以消遣的玩物了。於是有人云,中國詩人乃至文人是如此頹廢,不少人也竟懵懵懂懂應聲認可了。於是在這一片草木蔥蘢的困惑中,有的人的思緒飄回了那文學流水的上源,渴望從那最初的一草一木中尋找到乾涸土地急盼的希望之露。
中國早期的文學創作以詩為主,而詩的雛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也正是從那時起那一草一木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早期的詩歌創作如同作畫,最初的狀物描寫幾乎是單純的為了寫景,為後來的愛恨情愁布上一個舞臺。如《關睢》中道:“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寥寥灑落的八個字,便勾勒出一幅生機迷人的畫面,在這河洲中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便如那脈脈的流水般自然流淌開去。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換言之,早期的詩歌並不十分強調景的作用,而更欣賞的是它的核心是否“盡善盡美”,也正合了孔子那句“思無邪”。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從那時起,景作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已與文學的舞臺無法分割了。
溯游而下,流水由蒹葭蒼蒼的水源頭奔入了樹木叢生的高山峽谷。於是便有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高歌,生髮出那“種豆南山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以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人生思慮。王國維先生有言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此刻,我們便是看得分明瞭。景已不再是為寫景而寫景了,它變得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己的一段歲月滄桑。情與景的攜手,正如一位情感細膩的畫家深情而迷醉地凝視筆下的山川湖海一般,使人不由地動容。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一種心心相映、日月同輝的感覺。這一草一木已不再是多餘的點綴。
再往下奔流便到了廣闊的平原,這時古典詩詞已發展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由於氣候的變化,在流水周圍也生髮出更多新林木新花草。大量的如“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像“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詞曲,宛若薄霧霓霞一般,使文學的星空愈加迷人燦爛。詩人們已很習以為常地以寫景來表現意境,這無疑是創作上的一個奇異亮點。情寓景,景生情,情景交融出奇境。有了一草一樹的深情刻畫,又有了風雨生紗的柔情拂籠,人在其間,能不有所感懷,能不同樣深品那美景奇境的創造者心間的呼聲嗎?此時,真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最後,思緒的航船漸漸駛回了出神的人們身邊。這個時代,已不再只是詩,或詞曲的天地,在新文化的大潮漲退中,沙灘上留下了文學之海贈予人們的無數珍寶,文學也真正成熟了。但那一草一木的影子也如那清澄的海風般散落在漫山遍野。有人說它不該如此虛浮,像原始森林般扒在文學的前線;也有人說它們讓我們覺得生活在仙境,如此的美妙。但無論孰是孰非,我們始終得肯定一點。這一點就讓帶著無盡的疲勞卻又收穫了無限喜悅的海員,讓這從海上歸來的他來告訴我們吧:
啊,多美好,那朦朧中的一片綠便是我的家吧!
在許多人眼中,彷彿詩人總扮演著那風裡來雨裡去、多愁善感、醉生夢死的悲情角色。所謂詩歌呢,便是充斥著枯枝爛藤、蔫花落葉的陰沉畫卷,那詩畫中的一草一木便也就成了詩人們筆下藉以消遣的玩物了。於是有人云,中國詩人乃至文人是如此頹廢,不少人也竟懵懵懂懂應聲認可了。於是在這一片草木蔥蘢的困惑中,有的人的思緒飄回了那文學流水的上源,渴望從那最初的一草一木中尋找到乾涸土地急盼的希望之露。
中國早期的文學創作以詩為主,而詩的雛形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也正是從那時起那一草一木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早期的詩歌創作如同作畫,最初的狀物描寫幾乎是單純的為了寫景,為後來的愛恨情愁布上一個舞臺。如《關睢》中道:“關關睢鳩,在河之洲。”寥寥灑落的八個字,便勾勒出一幅生機迷人的畫面,在這河洲中男子對女子的愛慕便如那脈脈的流水般自然流淌開去。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換言之,早期的詩歌並不十分強調景的作用,而更欣賞的是它的核心是否“盡善盡美”,也正合了孔子那句“思無邪”。但不可否認的是,正是從那時起,景作為一個重要的角色已與文學的舞臺無法分割了。
溯游而下,流水由蒹葭蒼蒼的水源頭奔入了樹木叢生的高山峽谷。於是便有了“東臨碣石,以觀滄海”的高歌,生髮出那“種豆南山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自得,以及“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的人生思慮。王國維先生有言道:“一切景語皆情語。”此時此刻,我們便是看得分明瞭。景已不再是為寫景而寫景了,它變得有思想有情感有自己的一段歲月滄桑。情與景的攜手,正如一位情感細膩的畫家深情而迷醉地凝視筆下的山川湖海一般,使人不由地動容。就是這樣的一種感覺,一種心心相映、日月同輝的感覺。這一草一木已不再是多餘的點綴。
再往下奔流便到了廣闊的平原,這時古典詩詞已發展到了它的鼎盛時期。由於氣候的變化,在流水周圍也生髮出更多新林木新花草。大量的如“楊柳岸,曉風殘月”和像“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詞曲,宛若薄霧霓霞一般,使文學的星空愈加迷人燦爛。詩人們已很習以為常地以寫景來表現意境,這無疑是創作上的一個奇異亮點。情寓景,景生情,情景交融出奇境。有了一草一樹的深情刻畫,又有了風雨生紗的柔情拂籠,人在其間,能不有所感懷,能不同樣深品那美景奇境的創造者心間的呼聲嗎?此時,真可謂是“此時無聲勝有聲”了。
最後,思緒的航船漸漸駛回了出神的人們身邊。這個時代,已不再只是詩,或詞曲的天地,在新文化的大潮漲退中,沙灘上留下了文學之海贈予人們的無數珍寶,文學也真正成熟了。但那一草一木的影子也如那清澄的海風般散落在漫山遍野。有人說它不該如此虛浮,像原始森林般扒在文學的前線;也有人說它們讓我們覺得生活在仙境,如此的美妙。但無論孰是孰非,我們始終得肯定一點。這一點就讓帶著無盡的疲勞卻又收穫了無限喜悅的海員,讓這從海上歸來的他來告訴我們吧:
啊,多美好,那朦朧中的一片綠便是我的家吧!